行为金融的融资决策理论认为,市场时机是影响公司融资结构的重要因素,但是如何度量市场时机对融资决策的影响常困难的。
贾老师和张燕老师选择1994年至2007年间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非金融行业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公司作为样本,有效样本共计1118家IPO公司,对市场时机选择对融资结构的持续影响进行了分析。
两位老师以A股市场的IPO融资为研究样本,以“热市” 和“冷市” 作为市场时机度量指标,检验了融资的市场时机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持续影响。他们发现,“热市” 效应并没有形成对融资结构的持续影响,在IPO后的第一年即可逆转50%,在IPO后的第三年即可完全消除“热市”效应。
原文发表于《大学教育学院学报》第11卷第2期,2009年6月。如果中华会计网校各位对贾老师、张燕老师的这篇文章感兴趣,请寻找原文阅读。在此,对该文章做如下介绍。
一、热市场对杠杆水平的影响是显著的负效应。
两位老师通过数据分析,认为热市场下的公司比冷市场下的公司在IPO年发行更多的股权,导致热市场下的公司账面杠杆率下降得更多,并且热市场下公司发行股票增加的权益融资主要影响现金和其他流动资产的余额。热市场下公司的财务杠杆水平在IPO之后迅速下降。
二、在IPO后的第三年,热市场效应就完全消除了。
两位老师使用模型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在IPO之后的时期内,热市场对杠杆的影响是否会逆转。也就是说,他们还验证了市场时机对融资结构影响的持续度。他们发现,近50%的热市场效应在IPO后的第一年出现逆转。在IPO后的第三年,热市场效应就完全消除了,并且是永久的消失。
中华会计网校的各位如果想具体地了解贾老师和张燕老师对数据的分析、对结论的验证过程,请阅读《大学教育学院学报》第11卷第2期上的原文。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