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移动时代的专题:主题事件串起的中等长度内容汇聚

※发布时间:2018-9-17 2:50: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任弼时子女比如说,一份刊登了张三的千字文,并不等于就拥有了这篇文章的版权。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只是通过支付稿酬换取了这篇文章的”单次权”(是的,单次)。

  但的确可以要求和张三事先签订一份买断的协议,将这篇文章的著作权项下所有的财产权全部买断(行话叫独占)。张三愿意不愿意签这样的协议,无非就是ta自己衡量,是否值得这么做。

  我写了很多年专栏,碰到过两家,签下了买断的协议。一次对方是“纽约时报中文网”,一次对方是“腾讯大家”。前者闪闪,后者稿酬丰厚。

  纽约时报中文网有一个编辑负责我的专栏,当然也不会只负责我一个人的专栏。后来,这个姑娘离职,给她负责的所有专栏作者写了一封告别邮件。地址栏里密密麻麻,估计有近百位之多。

  我同样不太了然腾讯大家到底有多少作者。不过腾讯大家首次作者年会我是参加了的,在场作者应该也有近百位。

  我提到这一大段的原因是:一个机构,以排它的方式,签下一部分人的部分作品,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

  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所谓签下300知乎大V,竟然被看成斯巴达300勇士。还引来知乎founder的言论。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六七年前我写专栏最疯狂的时候(三个周专栏,七八个月专栏,合起来一个月不也得20篇,通常千到千五字幅度),标准价格:5毛一个字。我经常自嘲为。

  头条这个级别的公司,也就签出了一块钱一个字,还是六七年后的今天,很平常的价格,完全没有数百亿美金估值公司的那种财大气粗范儿。中规中矩。因为腾讯OMG这个苦哈哈的事业群的大家稿酬,有一档也是一块钱一个字(人也有两块的,到底腾讯体量不是头条能比的。但对稿费这件事一向很糊涂的我,总是疑心一件事:大家好像是按篇和我计酬,并不是刚开始的那样按字结算)。

  如果某个悟空答主一不小心打了鸡血,写了20篇每篇5000字的,好像也只有万把块。所以,比较精确的计价说法是:按篇结算,每篇500块,长度不低于500字。

  与直播这个行当所谓买断是买断“人”所不同的是,这种文字性的东西,买断“人”是几乎没有任何可操作性的。事实上,头条也不是买断了300个人以至于他们以后写任何内容都必须发布在悟空问答上。

  头条只买断了这300位的部分产出,正如前面说的纽约时报中文网、腾讯大家买断了我部分产出一样。

  我并没有看过悟空问答所谓买断的合作协议,我都不知道悟空问答是不是把人的著作权项下十三个财产权全部买走了。反正纽时中文和腾讯大家都是好多页的协议,一鼓作气全部打包买走。

  在日本,一个名为newspicks的新闻app广受欢迎,与同类的雅虎新闻(日本)和SmartNews所不同的是,它更为聚焦,主要集中于财经商业新闻。

  日本ICT综研调查公司发布的《2016年新闻类移动客户端市场动态调查》报告中,newspicks获得了用户满意度的榜首,理由是:能看到专家学者对新闻的评论。

  如果说以编段子抖机灵出名的网易造楼团还有那么点不正经感的话,知乎大量的问答则性质上颇像newspicks:一件事你怎么看这样类型的问题抛出后,引来一堆的回答(评论),其中当然不乏行内人的看法,洋洋洒洒引经据典的文字,时有可见。

  在大量的专题页面上,当然包括有这一事件的跟进新闻,也包括大量的第三方评论。后来一般还会进行站队操作,比如评论稿的站队,或者网友投票。

  1、一件事出来后,我们想一次性解决“别人怎么看”的问题,微信公号一篇一篇去翻太麻烦,始终盯着一两个号看又怕只见树木。

  3、内容不要太短,140个字是不够的,但也别太长,几千字有点吃不消,到底是多方评论汇聚,每一方都几千字是很夸张的。500-1000,大致可以承受。

  事实上,知乎大致上就是干这个的,只不过它的界面会让你觉得它不是干这个的:你关注的某位关注/回答了一个问题、你关注的某位赞同了一个回答、你关注的某位发表/赞了一篇文章。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