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微企业融资的各类业务模式在解决风控难题上各有优势。供应链金融授信基于真实贸易往来,在风控上具备优势。税务信息贷款模式是当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佳模式,支付信息贷款模式在覆盖微型企业方面有独特优势,两类模式的空间均暂未,预计未来将高速增长。
未来趋势及:就行业趋势而言,产业链将分化成“资金-风控-获客”三环节,关键竞争要素将趋于多元;政策层面风险、推动信息共享;企业经营需要在行业发展不同阶段关注不同的经营要点;投资看好税务信息贷款、支付信息贷款两个细分赛道。
2017年12月,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对我国各行业中大、中、小、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了修订,按照修订后的标准,以零售业为例,微型企业指从业人数1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100万以下的企业,小型企业指从业人数10-50人且营业收入在100万到500万的企业,以此类推。本报告对企业规模的定义同该划分标准保持一致。
“融资”指资金融通,广义的融资既包括资金融入还包括资金融出,本报告研究范围仅限于资金融入。资金融入又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方式,“间接融资“通过银行、信托等金融中介机构获得融资,”直接融资“则不通过金融机构,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获得融资。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已久,2018年在经济增速放缓、流动性趋于短缺的压力下,该难题更加突出,为缓解该问题,监管层陆续推出多项举措,使得中小微企业融资话题又一次受到广泛关注。本报告希望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梳理该问题的难点、分析当下各类模式和机构的价值、寻找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并为政策监管、企业经营及该领域的投资提供。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比较对象是大型企业的融资情况,具体体现是,对比我国小微企业对整体经济的贡献情况,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不够。对于该问题,一组数据可见一斑,央行行长易纲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小微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P的比例约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比例约50%,而2017年末中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约37.8%,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有较大差距。
与我国的该情况相对比,日本中小企业(根据日本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日本中小企业的规模与中国的小微企业规模相似)贡献的P比例约50%,而日本国内银行的企业贷款和贴现中中小企业占比约62%,日本与我国企业融资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日本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较为相当。
由于中国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不匹配,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尚存在未被满足的市场空间。以中国小微企业的P占比、税收占比为基准,以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融资情况为目标,估算金融机构小微企业的贷款空间,预计分别为2017年末实际贷款余额的2.45倍、1.64倍,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空间较大、发展还尚处早期。
2018年,在经济增速放缓、流动性趋于短缺的大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剧,针对这一现状,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委、监管机构出台了多项举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支持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发展、保障银行这一主要参与机构的放贷规模、探索新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方式。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在政策层面无障碍后,风控难题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和突破成为了重要看点。
在从事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所需要的获客、风控、运营等能力要求中,风控是当下制约业务发展的主要难点。风控这一难点具体分为两个问题,一是提高风控效果的难题,二是风控的成本与效果难两全的难题。提高风控效果难是指,小微企业因管理不完善、报表不规范,其信用水平难以依靠小微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很好地评估(信息不对称)。要很好地评估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需要融资提供方在获取信息的广度、信息的丰富度、授信算法等方面有所提升,在过去纯人工进行信息收集、风险评估的方式下,要提升这些方面需要投诸较多的人力和成本,而这将使得风控的成本上升,因此,风控的效果与耗费的成本是“跷跷板”的关系,风控的成本与效果难兼顾(纯人工的信用评估模式没有规模效应)。要解决风控的成本与效果难兼顾的问题,需要在信息获取、业务开展模式上向自动化转变。
对风控两个难题的解决情况可用于衡量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价值。例如,传统的线下供应链金融通过获取供应链上下游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信息提高对小微企业风控的效果,即一定程度上解决风控效果的难题;电商、信息系统服务商等机构在从事供应链金融时,实现效果提升的同时,通过自动化的信息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成本与效果间的矛盾。
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出现了各类模式和各类产品,这些模式最核心的差异在于风控效果提升的方式有所不同以及风控成本控制的方式有所不同。业内对这两个难题提供了各类解决方式,这些解决方式通过不同的组合,出现了由各类主体从事的、适合不同借款金额及不同企业体量的各类模式。
要提升小微企业融资的风控效果,需要提升风控信息的广度、提升风控信息的丰富度、完善授信算法;要控制风控环节的成本,需要提高自动化程度,而这些解决途径同样也是不同模式对难题的缓解效果的衡量方式。
具体落实到衡量某一模式、某一企业的情况,可将上述指标进一步细化。就风控效果而言,用于衡量的指标有覆盖企业的广度或数量、不良率/审批通过率、平均利息率–不良率。就控制成本而言,用于衡量的指标包括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单人平均批贷企业数量、笔均风控及运营成本等。在衡量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效果时,除以上信息外还可通过笔均贷款金额、同等自动化程度下的最高贷款额度、贷款利率是否过高等指标来综合衡量。
传统信息模式是指仅依靠对贷款企业进行深入调查获取企业详尽的基本信息用于风控,但不依赖供应链上下游信息、财税信息等信息的风控授信模式。传统模式被银行实践已久,此后各类模式的改进以传统模式为基础,传统模式是理解小微企业贷款模式的开端。在风控环节,传统模式通过深入调查收集企业工商、财务、合规、行业情况等多方面信息,判断企业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在运营上,目前部分银行已推出半自动模式。下文将分析的各类模式主要在丰富风控信息、提升自动化水平两方面对传统模式加以改进,而传统模式中风险判断的逻辑等金融的核心依然保留。
供应链金融在传统信息模式的基础上,在风控环节纳入借款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在贸易往来中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信息。相比于传统信息模式依靠企业整体信用状况为依据来授信,供应链金融模式具备真实的贸易往来,且贸易往来中形成的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资产可作为抵押品,因而供应链金融业务在风控上具备优势。此外,就自动化程度而言,虽然所有企业都在一定的产业链中进行商业活动,但这些产业链信息分布在不同类型的主体中,且信息极为分散,通过不同的信息收集方式从事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其自动化程度差异较大。
税务信息贷款模式是指利用“金税工程”积累的企业税务信息对企业进行授信的融资模式。在我国“以票管税“的大下,信息与税务信息紧密相连。在各类小微企业融资模式中,税务信息模式在风控效果提升、成本与效果兼顾两方面均具备优势,具体而言,税务信息具备覆盖的企业面广、信息维度多且与风控效果相关性大、信息准确度高、电子化存储便于风控全自动等优势。其中,信息维度优势尤为突出,以航天信息旗下大数据企业征信机构爱信诺征信的企业审贷报告为例,报告中包含企业主营商品分析、采购商品分析、销售额排名区间、水电支出、爱信诺指数等信息。
在中国,能够积累税务信息的机构主要包含三类主体,即税务局、税控系统服务商、电子服务平台。我国税收的监管主要通过“以票管税“ 的方式,我国的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传统、税控机打、网络和电子。传统的申领、网络的开具发生在纳税人与税务局之间,税务局能够积累该部分税务信息;而税控机打、电子的开具有税控系统服务商的参与,税务局与税控系统服务商都能积累该部分税务信息;其中电子产业链中的电子服务平台也能积累电子的税务信息。基于此,三类主体对税务信息的覆盖程度不同,税务局的税务信息覆盖最广,即覆盖中小微企业各种类型的税务信息;税控系统服务商的覆盖程度次之,不能覆盖到网络信息、以申报等形式缴税的部分微型企业;电子服务平台的覆盖程度最次,且信息的细致程度、维度也较前两者有较大差距。
就税务局利用税务信息开展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税务总局在2015年96号文中提出建立税务部门、银监会派出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的“银税互动”,目前来看“银税互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税务局自建平台与银行合作推出针对地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二是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连接税务局与银行。早在2015年之前便已有机构开展第二种模式,第二种模式可将第一种模式中的风控环节剥离,由第三方提供技术、进行风控,该模式下,第三方平台的产品主要有二,一是基于税务信息输出风控模型处理后的企业征信报告,二是与银行合作推出信贷产品、为银行提供风控技术。第二种模式的典型第三方平台包括微众税银、东方微银,微众税银截至2018年11月累计服务180万用户、累计授信额度400亿元。
就税控系统服务商,我国税控系统服务商市场高度集中,2017年航天信息市占率约70%-80%,百望股份市占率约20%-30%。以航天信息为例,航信旗下爱诺信征信平台、诺诺金服金融服务平台与银行合作推出基于数据的小微企业信贷,2017年航信帮助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规模超过80亿元,2018年上半年诺诺网营收达5380万元。
支付信息贷款模式是指用小微企业向上游支付资金的信息、向下游收取资金的信息作为小微企业风控输入信息的贷款模式,包括基于POS刷卡信息的贷款、基于第三方支付信息的贷款。同税务信息贷款模式类似,支付信息具备覆盖的企业面广、信息维度多且与风控效果相关性大、电子化存储便于风控全自动等优势。
其中,支付信息在信息广度、信息维度方面优势突出,信息广度方面,随着线下支付的快速发展,微型商户的支付已实现线上化,相比于税务信息而言,支付信息在微型商户经营方面的信息颗粒度更细,使得支付信息模式覆盖的微型企业面最广。可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支付信息主要由两类机构掌握,一是银行卡刷卡产业链中的银行卡收单机构,二是第三方支付产业链中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银行卡刷卡产业链中,银行卡收单机构通过为商户提供支付及相关服务而积累商户的信息。在第三方支付产业链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链条中话语权大,因而获取的信息颗粒度更细。此外,第三方支付市场集中度高,头部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财付通2017年市场份额之和为移动支付市场整体的九成以上,支付宝、财付通在支付数据积累上具备长足优势。
过去的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主要参与机构为银行,而后税控系统服务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风控环节取得突破并参与到行业中。由于银行在资金规模、资金成本方面具备优势,而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支付信息贷款模式中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机构在风控、获客方面具备优势,因而产业链正处在向“资金-风控与获客”两环节分化演化的进程中。此外,参考消费金融行业过去三年的产业链变迁历程,在资金、推背图全文风控能力逐步构建完善后,获客将成为新的竞争点,因此,预计未来小微企业贷款产业链将分化成为“资金-风控-获客”三环节。
现有的模式中,银行主导的传统信息模式因自动化程度较低偏向大额贷款;税务信息、支付信息模式因信息所能覆盖的企业规模不同,分别偏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而银行在这些模式中成为资金来源方;供应链金融模式偏向中小型企业贷款。现有模式根据贷款额度错位竞争,预计未来随着行业参与机构增多、小微企业贷款模式类型增多,竞争将变得激烈。
就竞争要素而言,在风控制约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的当下,风控效果的提升能力和风控自动化水平是当下的关键竞争要素。随着未来产业链向“资金-风控-获客”三环节分化的演化,对于资金端,资金规模、资金成本、响应速度、资产管理水平将成为核心竞争要素;对于风控端,风控能力、品牌等要素将成为核心竞争要素;对于获客端,流量规模、率、场景化水平将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在行业、细分领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各主体的经营策略有所不同。目前行业整体处在初创期,细分领域中,传统信息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已较为成熟,税务信息、支付信息贷款模式处在成长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要点不同,但对下一阶段发展要点的提前布局同样重要;虽然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核心发展要点,但能做到前向、后向一体化的机构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更高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