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又一批名家签约UC能否成为用户想要的内容平台?

※发布时间:2017-12-24 1:42:1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遥远的时代,UC浏览器一直号称“神软件”、“必备”。由于流量很贵,自带的浏览器体验又过于糟糕,使得用户纷纷寻找第三方浏览器。而当时第三方浏览器还很少,UC浏览器凭借服务器端压缩网页,达成快速、省流量的优势,迅速俘获了大批用户,覆盖了各种终端。

  随着iOS、时代的到来,UC也开始全面转型。由于行动及时,从2009年到2010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10年的发展速度达到了1500%,用户突破了1.5亿,成功在新时期站稳脚跟。

  2014年UC并入阿里,随着4G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要求,UC开始逐渐通过大数据来推送新闻,以适应用户习惯的变化。虽然一走来,产品体验上也有过不少槽点,但是由于长久以来的用户习惯,加上并没有罪不可赦的大问题,UC浏览器一直保持着辉煌的占有率和乐观的增长。

  内容需求在不断升级,UC也在这样的浪潮中继续适应市场。去年5月,UC发布订阅号(现大鱼号),转向内容服务商,8月,“UC浏览器”正式升级为“UC”,逐步向“大数据新型平台”进化。产品矩阵中还包括还有大数据驱动的“UC头条”。又是多渠道分发,又是“光谱计划”,UC基于用户基础,在流量抢占、内容生态、分发渠道拓展等方面走得快准稳。但是在内容质量方面,UC却不幸被拉出来“”。

  这里本来应该有一个惊悚的标题,但是我们不提倡继续再用这样的套。几个月前,“UC部”火遍网络,网友甚至还总结了一份“UC部内部教材”,除了部之外,UC还有沉默部、惊呆部、吓尿部、脸红部、不转不是中国人部等等,后来还被网友列出了大量的“擦边球”标题和配图。

  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不止是阅读,内容创造也早已经碎片化。人人都是内容创造者,新闻逐渐娱乐化,垂直领域的文章也慢慢变成段子。互联网平台的内容良莠不齐,一方面占据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也让内容创造者头疼。不论是段子手还是人,大家在这种巨量的信息的中,为了流量,内容早已不是他们的重点。标题党也就成了博眼球最直接的方法,一个能让人点进来的标题,就算内容是——“哈哈哈,是不是被骗了,OK,又赚了1个点击率,中午又可以加一个鸡腿了”,他们也确实是“赚到了”。

  UC本就不是以内容起家,经过这次现象级的,一些对UC没有情怀的用户就已经将转型后的UC直接定义为“中国标题党的黄埔军校”。这不是UC自己的错,微信、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多个平台上,这样的标题党随处可见。网友拿出来群嘲也说明,大家对于内容的质量是有迫切的要求的。UC如果在转型平台之初就被定位为内容垃圾场,那么之后的发展也将非常不利。所以今年三月份推出了一个“UC名家”专栏,旨在通过优质专栏来打造头部内容,以“严肃阅读”来洗白“部”造成的恶劣影响,并且服务于整个内容生态建设。

  “UC名家”的入口不算好找,需要打开UC浏览器,进入UC头条,然后在下一级的目录中才能看到这个专栏,与其他分类频道例如“汽车”、“财经”、“社会”、“数码”等并列。内容方面,按照时间推送,目前每天会发布6~7篇不同作者的文章,规模并不大。3月份签约的作者包括曹林、十年砍柴、石述思等,近日新签的作者包括胡锡进、纪连海、魏武辉等。作者团队涵盖了人、评论员、学者、专家、教授等等,涉及到多个领域。这些文章对于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专栏邀稿的形式,了独家内容。通过引入大牛作者,用头部内容牵引整体质量。据了解,从三月推出这个专栏后,平均每期的阅读量能够超过200万,成绩还是不错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越来越,人们需要看到越来越多的观点,需要进行更加多元化的讨论和表达,什么是头部内容是由读者判定的,没有人能长期成为意见。另外,点击量、互动量也不能成为衡量内容价值和质量的标准,在这一点上,UC为文章加入付费打赏功能,可以成为一个评判的要素。但是文字类的头部内容与视频头部内容不同,对于整个内容格局的影响没有那么大。比如搜狐做PGC流量下降了,可以再买大IP剧来带动流量,而UC仅靠名人专栏是无法获取大多数用户的。仅仅靠这样一个专栏来带动头部内容,力量还是有限的。最终的落点不能仅仅针对高端用户,而是更应该注重普遍用户。他们的兴趣是什么?他们关注哪些垂直领域的内容?在这些分类中如何能让他们实现“放心阅读”?

  不管是今天在各行各业应用的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最终的目标只有两个字——“效率”,用户从内容平台获取信息同样需要实现“效率”。头条化扎堆的时代,结果就是同质化,大热的两个平台“UC头条”和“今日头条”,至今仍然有许多人问这两个产品有什么不同。烦人的广告以及各个平台上重复的信息,都很难形成平台的优势。这些平台不生产内容,他们只是内容的搬运工,除了要跑赢分发,跑赢个性化定制以外,要提高用户粘性,首先要关注的是对内容供给侧的把控。

  对于垃圾内容、假新闻的筛查,目前这些平台都表现得很差,比如近日新京报报道的今日头条、UC头条、手机百度等推荐信息中含有大量涉赌APP链接,充分了平台在技术和监管筛查上的漏洞。另外,在内容挖掘方面,不应该仅仅做“内容的搬运工”,更应该成为“内容的播种人”,不自己生产内容,但是做好优质版权内容的发掘。“UC名家”只是一小部分,大鱼号承接大量自的入驻,让UC的内容生态彻底丰富起来。去年12月启动“W+”量子计划对入驻的创作者提供直接金和广告分成,加速了PGC内容的增长。这一点又让我们想到了搜狐的自扶持计划。但是UC比搜狐更有优势的是他在移动端的地位,自本就是生在移动互联网,UC巨大的基础用户体量是吸引自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优势。

  对于内容创造者来说,自己的内容能够依托阿里大数据获得较为精准的推送,从UC能够拿到内页广告和运营补贴,也有付费打赏制度,还能对接电商和支付系统,变现的渠道更加灵活一些。对于用户来说,推荐和分类模块,避免了信息获取过程中过多地浪费时间,只要平台能够对内容质量负责,把握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明确内容应该是什么样的,一方面给用户推荐内容,一方面让用户自己能够快速高效地选择内容,如此一来,才能获得稳定的用户增量和粘性。

  用户要的从来不是部,而是能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并且不用把时间花费在重复和劣质的内容上。好内容可以被推广,内容创造者可以从中赚钱,即使用户随便点开一个内容,都没有觉得浪费时间,这才是人们想要的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