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财富人生> 文章内容

SSD故事会(4):PCIe SSD取代SATA SSD?

※发布时间:2017-6-17 11:31:4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今年,厂商尤其重视PCIe/M.2 SSD,三星、浦科特、英睿达、金士顿等品牌均推出相关产品。一时间,关于SSD接口的讨论又热闹起来。甚至有人抛出观点:SATA接口已穷途末,PCIe/M.2 SSD将取代之。今天,我们将把重点放于这个话题上,讨论PCIe/M.2状况。

  常在观察SSD市场的网友,或许会觉得这个主题不太新鲜。早在2010年,少数的厂商都已推出使用PCI-Express介面的产品,效能表现不俗,但卖的量本来就不多,可以找到的持有者更少。其原因当然还是价格上,至于为什么卖得这么贵,可以从技术架构上看出些问题点。

  首先,不论是SandForce、Marvell,还是其他控制器的厂商,都很清楚一个现象,如果我们只单论SSD的持续读取速度,效能的瓶颈早就不再是我们认为的硬件问题,或是控制器的固件算法。而是我们已经认识好多年,且再熟悉不过的东西--SATA 3.0 6Gb/s的接口。无论你选用再好的控制器、配多好的闪存芯片,花多少个夜晚去改进固件算法,从2012年以后,SSD的写入速度始终留停在550MB/s。这是SATA介面的极限所造成的,所以厂商就开始思考不如考虑不同的介面来解决此一问题。在现有平台、系统上,最现成,又是最的解决方案,就是PCI-Express。

  PCI-e是需要驱动程序来进行优化的,和本为就是用于存储装置的SATA介面不同,不论是我们加装显卡、网卡、USB3.0还是其他扩充装置,相信大家对安装驱动程序记忆犹新。但作为I/O用品,我们希望它可以从开机关机开始就能以全速进行运作,但现实与理想并不一样。

  在2013年以前,所有的SSD控制器都是以SATA 介面来进行设计的,要以PCI-Express介面来使用,它势必要在装置上多加上一个“桥接芯片”,来转换SATA与PCI-Express的讯号。这样的装置是会比以往的SATA TO SATA来得快,效能也会明显提升。然而,多一颗芯片,就多一分成本,而且做这种非常规的芯片本来就不便宜,加上主控、闪存及缓存芯片等高昂成本,PCI-E SSD价格难免水涨船高,所以当时有勇气做这种突破性产品厂商,是值得鼓励。

  提到PCIe,就不得不说一下M.2接口的SSD。如今像一体机、超极本、迷你笔记本等对体积大小有的设备,经常会使用到一种叫M.2接口(之前叫NGFF)的SSD。另外,Intel推出的9系列芯片组上,高端的Z97与H97主板也板载M.2的插槽。

  M.2之所以受到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靠PCI Express连接来加快存储速度,除此之外它还能使用各种其他的总线,现在市面上有一些M.2 SSD走得仍旧是SATA总线 SSD拥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接口:Socket 2和Socket 3,中Socket2支持SATA、PCI-E X2接口,而如果采用PCI-E ×2接口标准,最大的读取速度可以达到700MB/s,写入也能达到550MB/s。而其中的Socket 3可支持PCI-E ×4接口,理论带宽可达4GB/s。

  M.2 SSD小巧的体积也是它的一大优势,M.2 SSD同mSATA一样可以进行单面NAND闪存颗粒的布置,也可以进行双面布置。其中单面布置的总厚度仅有2.75mm,而双面布置的厚度也仅为3.85mm。而mSATA在体积上的劣势就明显的多,51mm×30mm的尺寸让mSATA在面积上不占优势,而4.85mm的单面布置厚度跟M.2比起来也显得厚了太多。另外,即使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M.2也可以提供更高的存储容量。

  从SATA到mSATA,再到PCIe,M.2,SSD在不断追求新的突破。虽然现在主流的用户仍然是SATA3.0接口SSD,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上游的厂商不推动新的SATA接口规范的诞生,SSD要走的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PCIe、M.2 SSD凭借着更快的速度,更灵活的使用势必会到传统SATA SSD的市场份额。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