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命查询表:他们,是美好乡村的“守护者”、脱贫建设的“领人”。他们扎根基层,架起村民、、企业等多方沟通的桥梁。2019年5月20日起,乐居财经联合碧桂园推出“凤凰涅槃‘1+x’计划”,奔赴9省14县,对话“中国老村长”,挖掘一线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年。本期【中国老村长】
这也是“老村长”李龙今年最忙碌的开端。今年7月底到9月底,是“原味1号”的成熟期,同时也是销售期。“我肯定得每天都过来这里,不在这我就得往别处跑,因为得想办法卖掉这些蔬果。”
所以,这段时间,种植成了他的家,除了到村委会处理工作外,李龙吃住几乎都在这里。若在平时,在忙完一天的活儿后,他晚上会开车跑几十公里,回到城里的家去住。
李龙本来已在城里安了家,并且开了一间摄影工作室,收入虽然不是很高,但足够一家人过上安稳的小康生活。但是,他骨子里更喜欢跟土地打交道。他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又跟随表哥多年从事大棚种植,已经和土地有了感情。土地,已经变成李龙的一种执念和难以割舍的情怀。
所以,尽管家人不是很赞同,他还是选择回村承包土地,创办了种植合作社。他希望趁着自己还没老,“再点事出来”。
不过,令李龙没有想到的是,返乡后他又顺利选上了村支书。李龙在老家海流图村,人品口碑很好,又是老,所以,他第一次参选村干部,就得了最高票,而且连续三届最高。李龙就这样一直干了7年的村支书,直到现在。
虽然村干部也很忙,但李龙的心里一直割舍不下种植大棚的事。尤其是做了村干部后,他发现,产业扶贫是一条很好的扶贫线,产业是授人以渔,能给村里的贫困户持续的工作和增收机会。这一想法,他很快付诸行动。李龙从村里流转了100亩地,搞起大棚蔬菜种植。
李龙成了海流图村的致富带头人。在榜样的带动下,村里不少原本观望的村民,也开始学习他种植大棚蔬菜,实现增收脱贫。当前,海流图村除了两户建档立卡户因病返贫外,其余的都已经实现脱贫。
李龙说,海流图村的扶贫压力不算大。一方面是有产业,另一方面,“这些年国家政策也好,对于建档立卡户,种植蔬菜乡里都给发补贴。”
碧桂园扶贫工作队来到崇礼后,给了村里多方面的扶持,包括搞扶志、扶持公益岗位,在电商销售和周转资金上对合作社进行帮扶等等。
李龙从海流图村建卡立档户方志亮身上,看到了这种力量。以前,方志亮每天就是种自己家里的那二垄地,种点大葱,剩下的时间宁可在家里坐着,也不愿意出去打工去。李龙和其他村干部也经常跟方志亮他们谈心,跟他们深入探讨脱贫致富的办法。但是,人的思想转变是很难的一件事。
2018年5月,碧桂园启动8省13县的结对帮扶工作,崇礼区是13个帮扶点之一。碧桂园扶贫队员到深度贫困户家中调研,收集贫困户资料,入户宣讲碧桂园的扶贫政策、举措及碧桂园的“4+X”扶贫模式。此外,碧桂园崇礼扶贫小组还开展了“碧桂园精准扶贫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活动,同村委会一起组织海流图村民到合作社现场参观考察,邀请当地种植大户传授大棚种植技术,分享种植经验,还给他们详细国家的扶贫政策、补贴政策。方志亮和一些贫困户们终于慢慢地转变了思想。
方志亮来到李龙的种植打工。李龙给他算了一笔账,他之前自己种地,一年也就毛收入几百块钱,他出来到种植打工,一天120元,5天就600,赶上他全年的收入了,一个种植季度下来,收入几千块钱,土地流转可以拿到保底的流转费,还有分红。
李龙是一个善思考、爱钻研的“老村长”。他年轻时开摄影工作室,就是靠着一台电脑自学的摄影技术。他总结说,做扶志工作与搞种植合作社一样,扶志是先让贫困户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思想转变了,才会主动脱贫。搞大棚种植也是,必须采取随行就市的模式,如果你不根据市场行情及时改变思,调整种植品种,每年就那点产量,就那点收入。
李龙也吃过亏。由于他的大棚种西红柿、豆角收入高,引发了很多种植大户跟风,结果因为供应量大导致价格暴跌,李龙赔了钱。所以,每年,李龙都会抽出时间去参加一些农展会,去外地考察一些新品种。
李龙的求知欲很强。在碧桂园组织的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培训中,他与其他创业者的交流创业经验;为了进行科学种植,他趁农业专家下乡的机会讨教、学习,还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利用业余时间自己研究。李龙还积极拥抱智能科技和物联网技术,在大棚内引入了自动监测设备,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指标。
大棚种植其实风险很高。对于李龙而言,除了过的市场行情起伏,崇礼的自然条件、地理气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崇礼北依草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为0-20℃,生长期很短,春天大风天气多,由于地形等原因,容易爆发冰雹自然灾害。
今年春季,李龙的大棚就接连遭受了两次灾:一次冻灾,一次风灾。5月初,种植户们已经开始栽苗。谁料,5月3日左右,一股冷空气突袭,新栽的苗冻死了一大批。
紧接着,5月8、9号,又刮了一场七级左右的大风,最轻微的,是把大棚的塑料布刮烂了,严重的整个大棚都被刮倒了。一些大棚因为来不及抢修,又有一批新苗被冻死。为了多抢救一些苗,李龙和种植户们一天都冒着大风抢修大棚,不敢停下来,甚至吃饭都顾不上。提到当时的情景,他现在回想起来,仍面露痛惜之色。
因为李龙明白,这些新栽的小苗,不仅关乎合作社村民股东的全年的收益、贫困户的就业,还关系到全村脱贫增收能否长期持续下去。
在李龙简陋的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一幅锦旗挂在墙上,写着“蔬菜大王”。这应该是对李龙大棚种植的最佳回报吧。今年,李龙又在他的大棚里,专门开辟出了一块试验田,试种了茄子和豆角等从外面引进的新品种,“只要长得好,明年我就大面积地种”。
李龙:主要种的“原味1号”西红柿。在引进这个新品种时,就已经跟两家公司签订的,一个是的“凡谷”,他们主要是直供超市,还有一个是的“兴芦集团”,主要是“原味1号”,就这两个订单,就订出80亩的产量。
李龙:这一带海拔高达1250米,昼夜温差大,你像白天现在特热,晚上是特凉,晚上睡觉还得盖被,根本不需要开空调。昼夜温差大,形成的果实口味肯定不一样,发甜,品质上去了,比其他其地方要好。病虫害也少,咱们整个这一道沟种植的最大优势。
李龙:从一毕业,我就被选拔到天津大港油田经警支队, 做了6年经济,回来后陆陆续续打过一年工,几乎啥都干过,开饭店,搞摄影,在个体经商户那给人当经理,当主管。
李龙:我从小在村里,一回来这么好的空气,这么好的蓝天,从心里就是有点留恋,放不下。正好那年有点福利,建一个大棚国家给补钱,国家都挺支持干农业,干脆回来发展吧。
搞大棚后回家少了,家里人肯定有意见。回到家大脑里净想着大棚的事,和家里人交流太少。孩子说,爸,你也不回来跟我们玩几天,人家放假都去哪儿哪儿,你也不回来。每次放假,比如说五一,正是栽苗的时候,没时间去玩儿。
李龙:这些东西肯定是从我的思一点点来。首先是稳定,再一个就是根据村里的情况,想办法脱贫。村里留下的毕竟是岁数大的人多,建档立卡户,缺劳力的占一多半,都是没劳动能力致贫。他的地不能荒了,就必须流转,我就带头流转了100亩,今年开始又把几乎所有水浇地全部流转过来,然后流转给客商了。
还有村里的发展这一块,我从12年开始做给村里修公,跑项目,包括打井,你的地灌溉不上,浇不上水就租不出去。
李龙:那天我正在村委会工作,他们去了,乡里也打电话说了碧桂园,当时我也不了解碧桂园是干什么的,反正只要是给老百姓干事,行,有什么不行的。后来,我正儿八经接触了几次碧桂园扶贫小组的人,干工作就是认真,说句话,就是接地气,不是走马观花的那种,确确实实给当地经济扶持。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新房、二手房: 家居、抢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