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数据> 文章内容

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布

※发布时间:2018-6-5 20:00:0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5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吴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郭杰等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尹恒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1-4月数据显示,中国宏观经济在中高位平稳运行。主要表现为:第一,实际P增速和工业增速平稳;第二,就业形势向好;第三,价格信号平稳;第四,外汇储备企稳,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第五,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维持在扩张区间。虽然宏观经济维持平稳,然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值得持续关注,这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第一,消费持续低位运行;第二,外需呈现很强的不确定性;第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走低,民间投资仍处于较低水平;第四,工业企业和民营企业效益增速回落。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最近的测算表明,通过全面深化消除市场扭曲、出的红利能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观的长期动力。并由上述结论提出,在用宏观调控政策短期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居安思危,全面深化,激发长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刘元春表示, 1至4月份数据显示,从供给端、增加值核算出来的实际P比以往状况好一些,但从投资、消费领域的数据来看并不太景气,而且这种状况可能不是短期现象,总需求疲软在未来中期可能都会是一种常态。首先, 1至4月份唯一支撑投资增长的是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但在金融整顿和结构性宏观去杠杆的持续作用下,房地产的变异必定会到来。换言之,目前房地产的库存数据已经处于最低点,一些价格参数出现了倒挂和扭曲,这种扭曲所带来的房地产供给变异也是必然的。其次,基础建设投资1至4月份的增长率已从往年的18%回落到12%。这是党的以后,所带来的地方行为调整和宏观去杠杆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地方的投资发动机因地方债务管控,特别是对于隐性债务的管控而减少,今年财政已回归到顺差模式的常态上。再次,制造业投资虽逐步向上,在1至4月份已经从2%回归到4%,但是仔细解读1至3月份工业利润结构可以发现,只有国有控股公司利润在3月份正增长,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利润同比是负增长,非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利润则出现了有点拐点性的变化。这就说明,制造业投资主要是由国有企业所带动的,而不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带动。而国有企业的高速膨胀往往是政策性产物,中国市场性的景气还要看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表现,如果他们持续回落,情况则会进一步恶化。在供给端,要高度关注国际油价的快速上涨。目前油价已经大大突破了去年所预测的65美元/桶,达到了71美元/桶,个别地区甚至达到80美元/桶,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每年石油进口里外汇储备要多花费600亿至700亿美元,石油及其他大商品和进口元器件的价格变化所带来的价格效应要比关税效应强烈得多。因此,对中国经济生产冲击最大的是地缘带来的油价上涨而不是短期贸易战的冲击。最后需要关注的是消费疲软。中美谈判下中国承诺要扩大进口规模,这有可能会对国内一些行业有局部冲击。虽然我们试图在关税上通过大幅度调整来促进中高端消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但是对于生产者来讲,仍会有短期冲击。

  刘元春进一步指出,房地产因素、短期防控风险因素、中期的因素和本身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将成为未来的关注重点。总需求疲软可能在未来中期会是一种常态。为迎来2020年全面小康,未来的三年攻坚期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苏剑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意味着是需求决定增长,因此需求的质量也就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如何扩大需求并需求的质量?产品创新是关键。吴庆在研讨中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及谈判结果可能对中国有利,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以激发长期的发展。应该认识到,美国不是对手而是伙伴,应把国内国外看成一盘棋,中国现在讨论的等也应该对标国际组织。郭杰则表示,应重点关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问题。要坚定信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打好三大攻坚战,保持的定力,而非采取短期的经济刺激政策。此外,现在更重要的任务在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着眼长期解决各种问题,在短期不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