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动力增强,货币政策正常化逐步提上日程。美国经济总体稳定,缩表与加息径较明确;欧洲经济复苏加速,开始考虑宽松政策的退出;日本经济温和复苏,通胀有所上升,将维持货币宽松不变;新兴经济体上半年复苏好转,下半年挑战仍存。整体看,全球经济复苏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非美货币走强缓解了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资本流出明显放缓。
二季度我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一是P同比增长6.9%,金融业创3.2%历史最低增速,非金融业同比强劲增长7.2%;二是实体经济保持景气,6月工业增速大幅反弹至7.6%;三是内需表现好于预期,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8.6%,止跌企稳,6月消费同比增长11%,增速回升;四是进出口表现强劲,二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1.6%,进口同比增长14.7%,远好于去年水平;五是6月末M2增速下降至9.4%的新低,M2/P为近年来首现回落,经济增长对货币扩张的依赖有所下降;六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企稳回升,外储连续5个月回升。
我国经济当前仍面临的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一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相,呈现金融强则实体弱,实体强则金融弱之怪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亟待提升;二是房地产、基建投资以及外需改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的主动力,制造业与民间投资有所回暖但仍处低位。
政策展望与。上半年我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在货币增速放缓、金融加强监管推进去杠杆以及房地产严厉调控的背景下,取得如此增速来之不易。未来,要进一步推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积极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引导金融资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同时,财政政策应推进减费降税,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助力供给侧;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强化监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动力增强,货币政策正常化逐步提上日程。美国经济总体稳定,缩表与加息径较明确;欧洲经济复苏加速,开始考虑宽松政策的退出;日本经济温和复苏,通胀有所上升,将维持货币宽松不变;新兴经济体上半年复苏好转,下半年挑战仍存。整体看,全球经济复苏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非美货币走强缓解了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资本流出明显放缓。
2017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略有下滑。2017年一季度美国实际P年化季环比终值由1.2%上修至1.4%,高于预期值1.2%。其中,私人消费贡献了0.75个百分点,私人投资贡献0.6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了0.23个百分点,支出拖累0.16个百分点。由于消费支出和出口增长高于预期,美国一季度经济放缓的速度好于预期,但仍然是去年二季度以来最慢增速。
二季度美国经济总体稳定。生产端继续扩张。6月美国ISM制造业PMI为57.8%,为2015年以来最高值;6月工业产出同比增长1.97%,连续五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并刷新2015年3月以来新高。消费略有回落。6月零售与食品服务销售同比增长2.85%,较上月回落1.21个百分点;7月份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3.1,较6月略有下降。进出口保持稳定。5月美国出口季调同比增长5.41%,较4月上升0.31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保持出口同比正增长;进口季调同比增长6.64%,较4月下滑1.13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保持进口同比正增长;贸易逆差465.07亿美元,较4月减少10.7亿美元,对中国贸易逆差为316.08亿美元,较4月增加39.7亿美元。
通胀率有所下滑。6月CPI同比上涨1.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涨1.7%,与上月持平,环比上升0.1%。5月PCE价格指数同比上升1.4%。劳动力市场表现稳健。6月新增非农就业22.2万人,显著好于预期;失业率为4.4%,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劳动参与率为62.8%,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7月5日,美联储公布了今年6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纪要重申了美联储渐进加息的计划,但同时显示美联储内部在诸多关键问题上存在分歧:一是关于经济形势的判断,美联储官员对通胀疲软是否应归结于临时性特殊因素及劳动力市场是否会加速通胀上行压力等问题的意见并不统一;二是关于缩表的安排,美联储官员对何时启动缩表仍有争议,对缩表和加息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看法。
7月6日,美联储向发布了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讨论了美国经济发展、货币政策实施以及未来展望等问题,重申了年内还会再加息一次并启动缩表的主张,但并未提及加息和缩表的时点。7月12日和13日,美联储耶伦先后在和出席半年度货币政策听证会,并重申了美国经济适度增长的观点,与稍早前美联储发布的褐皮书对经济的乐观描述相一致。对于通胀问题,耶伦虽然强调通胀放缓是暂时的,薪资增长最终将会推升通胀,但同时表示如果核心通胀持续低于2%的目标,不排除重新调整货币政策的可能。因此,未来几个月的通胀表现将是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在缩表问题上,耶伦表示,美联储将在2017年启动缩表,而且她个人倾向“越早做越好”。此外,耶伦也罕见地对美国财政政策作出评价,认为其“不确定性相当高”。
结合近期美联储几位官员的来看,7月的议息会议美联储应该会按兵不动,而在9月的议息会议上,加息议题或将让位于缩表。
欧元区2017年一季度P季调环比折年增长2.3%,较去年四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欧洲主要国家除英国法国外,一季度经济增速均较去年四季度有所上升。英国一季度经济增速由去年四季度的2.7%回落至0.7%,法国则由去年四季度的1.9%微降至1.8%。除此之外,一季度经济增长2.4%,较去年四季度上升0.7个百分点;意大利增长1.8%,较去年四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一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3.3%、4.2%、1.8%,均较去年四季度有所上升。
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复苏强劲。生产端扩张趋势不断增强,欧元区4、5、6月制造业PMI分别为56.7%、57.0%、57.4%,高于一季度水平,连创新高;服务业PMI分别为56.4%、56.3%、55.4%,呈逐月降低趋势,但整体仍高于一季度水平;5月工业产出同比增长4.0%,较4月大幅上升2.8个百分点,创2011年9月以来新高。消费增速有所提高,4、5月零售销售指数均同比增长2.6%,整体高于一季度水平;4、5、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3.6、-3.3、-1.3,高于一季度水平,并创2015年3月以来新高。进出口增速波幅加大,4、5月欧元区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1%、12.9%,进口增速分别为4.3%、16.4%,整体接近一季度增速,但波动幅度有所扩大;4、5月分别实现贸易顺差168.3亿、214.2亿欧元。
通胀略有下降,但内生动力有所增强。4、5、6月欧元区调和CPI同比涨幅分别为1.9%、1.4%、1.3%,整体较一季度水平略有回落;核心CPI同比涨幅分别为1.2%、0.9%、1.1%,整体高于一季度水平,表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有所增强。
6月27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发表讲话表示,通缩力量已经被再通胀力量所取代,目前所有的迹象都显示欧元区经济强劲、普遍复苏,预计欧元区经济增长高于趋势水平且分布均衡,但通胀态势仍比预期要温和。一直偏的德拉基此次讲话转向,令市场倍感振奋。不过也要看到,虽然去年底以来欧元区制造业扩张趋势不断加强、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改善,但消费增速尚无明显上升态势。另外,欧元区失业率可能低估了欧元区劳动力市场的闲置情况,此前欧央行行长德拉基曾指出,若按照更广泛的U6失业率(包括丧志工人、待业人口及因找不到全职而从事临时工作的人)已达18%,产出缺口被低估。因此,虽然欧元区通缩风险已基本消除,但通胀上升的内生动力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德 拉基的讲话不太可能是暗示提前收紧货币政策。
总体看,欧元区二季度经济复苏有所加快,产出缺口有望逐渐缩窄,劳动力市场将会改善,工资水平有望上升,进而推动物价上升,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通胀预期极易受到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因而货币政策不宜过快转向。此外,欧洲央行于7月6日公布的6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委员们对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调整异常谨慎。因此,预计7月19日至20日的欧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将维持利率不变。欧央行暂时不太可能设定资产购买的具体截止日期,以防在经济前景出现恶化之时保持灵活性,但措辞可能会出现一些微调。
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温和复苏,但通胀指标依然疲弱。其中,日本一季度P季调后环比终值为0.3%,季调环比折年率为1.0%,出口及企业资本支出的增长是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二季度日本经济继续改善。生产端延续一季度扩张态势,4月、5月和6月制造业PMI分别为52.7%、53.1%、52.4%,连续10个月位于50%荣枯线月工业生产指数分别同比增长5.7%、6.5%,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并创2014年4月以来新高。消费增速明显回升,4月、5月商业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6%、4.9%,其中5月商业销售额增速创2014年4月以来新高;4月、5月和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43.1、43.9和43.8,较上年明显改善。出口增速大幅反弹,进口增速延续强劲态势,4月和5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7.5%和14.8%,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5.2%和17.8%,5月份日本对外贸易由4月的顺差4791亿日元转为逆差2042亿日元,这是继1月以来年内日本第二次出现单月贸易逆差。通胀略有改善,日本4月和5月CPI同比均上涨0.4%,连续8个月保持上升;4月和5月核心CPI同比分别上涨0.3%、0.4%,连续4个月保持上升。
美联储表示将在今年内缩减资产负债表,欧洲央行也在考虑缩小货币宽松规模,致使日本利率面临上升压力。7月7日,为应对国内长期利率上升压力,日本央行宣布再次实施固定利率操作,并增加公开市场操作的国债购买额。这是日本央行继今年2月以来再次启用固定利率操作,以0.110%的收益率无购买新增10年期国债,并增加500亿日元的国债购买额。
总体而言,二季度日本经济增长指标总体表现良好,但物价指标延续疲弱态势。早在今年4月的政策会议上,日本央行表示,预期核心CPI在本财年能达到1.4%,2018财年能达到1.7%,但实际表现远不及预期,5月的核心消费价格较上年同期仅上涨0.4%。在通胀未得到显著持续改善的情况下,日本很难像美国和欧元区一样考虑货币政策正常化问题。日本央行预计将会继续维持宽松立场,但由于其已经成为国债和ETF市场上的最大持有者,政策空间已经明显缩窄,预计日本央行将会从规模转向关注效率。
2017年上半年,新兴经济体复苏有所好转,印度与中国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俄罗斯巴西摆脱衰退,南非经济小幅改善。下半年,面对大商品价格回落、全球贸易主义升温以及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等风险因素叠加,新兴经济体发展挑战仍存。
印度:2017年一季度,印度P同比增长6.1%,较去年四季度放缓0.9个百分点,创2015年以来经济最低增速,远不及市场预期的7.0%。二季度以来,制造业景气下滑。6月份制造业PMI为50.9%,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5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上升1.7%,增幅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企稳。6月服务业PMI为53.1%,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保持在50%的荣枯线个月下滑;进口同比增加19.0%,较上月大幅下降14.1个百分点。通胀持续回落。5月CPI同比上升1.1%,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下滑。新税法实施。7月1日,旨在统一税制的印度《商品与服务税法案》正式实施,这是印度自以来实施的最大规模税制,标志着印度成为了统一的经济体。考虑到新税法可以有效降低商品交易门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该法案能使印度P增速重返8%以上,下半年印度经济增长有望加速。
巴西:2017年一季度,巴西P同比下降0.4%,降幅较去年四季度缩窄2.1个百分点,为2015年以来最好经济表现;环比增长1.1%,结束了连续8个季度的衰退。二季度以来,生产端趋于疲软。6月制造业PMI为50.5%,较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6月服务业PMI为47.4%,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消费保持平稳。5月零售指数由4月的87.3升至89.2;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上月的82.5微降至81.4。通胀持续下行。6月广义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长3.0%,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最低值;环比下降0.2%,为2006年6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央行下调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7月10日,巴西央行将巴西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0.34%,但维持明年2%的增长预期不变;将今明两年通胀预期下调至3.38%和4.24%,分别比之前的预期低0.08和0.01个百分点。央行还表示,年内基准利率将继续下调,有望在年底降至8.25%。尽管目前通胀下降有利于改善普通的购买力,但如果下半年继续通缩,则会对刚刚出现复苏迹象的巴西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俄罗斯:2017年一季度,俄罗斯P同比增长0.5%,较去年四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为2014年四季度以来最好经济表现。二季度以来,制造业有所下滑。6月制造业PMI为50.3%,比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消费端持续改善。5月零售营业额指数同比增长0.7%,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连续第2个月实现正增长。进出口显著回暖。5月出口同比上升27.8%,增幅比上月扩大7.9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保持高速增长;进口同比上升35.9%,增幅比上月显著扩大16.3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保持高速增长。通胀有所上行。6月CPI同比上升4.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11个月的下行趋势,主要源于食品价格影响。维持货币宽松立场。近期美国出台了扩大对俄制裁的法案,欧盟也决定延长对俄制裁,加之国际油价持续低迷,下半年俄罗斯经济仍面临较大挑战。考虑到通货膨胀已连续6个月在符合央行目标的4%附近运行,而关键利率水平仍维持在9.25%的高位,俄罗斯央行表示未来将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目标为2.5-3%的中性利率迈进。
南非:2017年一季度,南非P同比增长1.0%,较去年四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为2015年三季度以来最好经济表现。二季度以来,生产端景气下滑。6月PMI为42.9%,较上月大幅回落7.5个百分点;5月制造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连续第4个月同比下降。消费持续改善,4月零售销售同比上升1.5%,较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6月份商业信心指数94.9,较上月上升1.7。进出口显著改善。5月出口从上月的同比下降0.9%转为同比上升0.5%;进口从上月的同比下降6.5%转为同比上升10.9%。
通胀保持稳定。5月CPI同比上升5.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不确定性风险上升。一方面,12月份召开的南非执政党大会不仅将选举新的领导人,而且将决定是否将南非央行的所有制由现行的私人股东所有改为国有化;另一方面,南非总统祖玛多次表示将直接无偿白人土地分配给黑人,这一激进的提议可能会加剧南非与白人农场主间的激烈对抗,使南非陷入自种族隔离结束以来新的政局不稳状态。
二季度我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一是P同比增长6.9%,金融业创3.2%历史最低增速,非金融业同比强劲增长7.2%;二是实体经济保持景气,6月工业增速大幅反弹至7.6%;三是内需表现好于预期,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8.6%,止跌企稳,6月消费同比增长11%,增速回升;四是进出口表现强劲,二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1.6%,进口同比增长14.7%,远好于去年水平;五是6月末M2增速下降至9.4%,M2/P回落,经济增长对货币扩张的依赖有所下降;六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企稳回升,外储连续5个月回升。
我国经济当前仍面临若干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一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相,呈现金融强则实体弱,实体强则金融弱之怪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亟待提升;二是房地产、基建投资以及外需改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的主动力,制造业与民间投资有所回暖但仍处低位。
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发布了我国二季度及上半年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987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52987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06516亿元,增长7.7%。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经季节调整增长1.7%,相当于折年增长7.0%,较一季度显著加快。
分产业看,二季度,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8%,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4%,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工业同比增长6.6%,建筑业同比增长5.4%;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6%,较一季度放缓0.1个百分点,金融业与房地产业是服务业放缓的主要原因。二季度,金融业同比增长3.2%,较一季度放缓1.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同比增长6.2%,较一季度放缓1.6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同比增长7.1%,较一季度放缓0.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9.6%,较一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信息软件服务同比增长23%,较一季度加快3.9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同比增长9.3%,较一季度放缓0.9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7.2%,较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首先,上半年P达到6.9%的增速,是在金融业加强监管,同业积极去杠杆的背景下完成的。从P分项看,二季度金融业增加值仅同比增长3.2%,创下有统计数据以来(自1992年开始)的历史最低增速,可见在金融业加强监管下“去杠杆风暴”的冲击力。二季度当季金融业占P的比重降至8.1%,较去年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对比之下,剔除金融业后的P同比增长达到7.2%,与一季度持平。而在2015年上半年金融业快速加杠杆时期(当时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一度达到18.8%),对应的剔除金融业后的P增速仅为6.1%。
第二,6.9%的P增速是在货币增速创下历史新低的背景下完成的。之前公布的6月末M2增速下降到9.4%,创下历史新低,对比去年上半年P同比增长6.7%时,对应的M2增速高达11.8%,表明我国产出增长对货币扩张的依赖性在下降。2016年末,中国M2余额占P的比重达到208%,创下历史新高,经济增长对货币扩张过度依赖一度引发担忧。不过,将季度数据经过年化处理后,目前M2余额占P的比重已下降至204%左右,为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第三,6.9%的P增速是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完成的。去年以来,随着一、二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中央与各地加大了房地产调控力度,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纷纷出台“史上最严”调控政策,达到空前的“限购、限售、限价、限地、限商”的“五限”力度。市场普遍预期2017年房地产将对经济产生显著拖累效应,从二季度来看,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创一年半以来新低,与市场预期相符。但整体P受影响不大,原因在于服务业中交通运输、软件信息及其他服务业增长较快,弥补了房地产的减速影响。
工业生产反弹,结构继续优化。6月份工业增加值由6.5%反弹至7.6%,回到今年3月的水平,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经季调后的环比增速为0.81%,高于5月的0.55%,与3月的0.83%大致持平。三大门类表现为一降两升:采矿业同比下降0.1%,不如上月的0.5%;制造业同比增长8.0%,高于上月的6.9%,与3月的年内高点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3%,高于上月的6.4%。分行业看,6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比上月增加3个。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2.3%、12.0%和14.6%,分别较上月加快0.8个、0.9个和3.5个百分点,显示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
实体经济表现良好。6月份统计局制造业PMI由上月的51.2%反弹至51.7%;财新制造业PMI则由49.6%反弹至50.4%,再度站上荣枯线。其他数据也显示工业活动有所加快:6月发电量同比增长5.2%,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5%,是今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服务业方面,统计局公布的6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为8.3%,是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0.5个百分点至54.9%;财新服务业PMI则意外回落1.2个百分点至51.6%,总体来看,服务业发展势头仍然良好。
三个因素推动工业生产反弹。6月工业和PMI反弹的主要推动因素包括:一是外需保持强劲。6月PMI中的新出口订单反弹至52%的近5年最高水平,出货值同比增长11.7%,也显著高于上月的10.7%;二是内需比较稳健。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对冲了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前6个月投资增速并未失速,同时在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继续高于P增速以及消费升级的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反弹;三是工业品利润仍旧保持高位。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加快16.3个百分点,企业仍有扩大生产的动力。
本轮工业补库存周期或将拉长。在供给侧深化、环保政策收紧的影响下,6月以来钢材、有色、煤炭等主要大商品价格出现了一轮续涨行情,而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在6月的反弹也证明了经济的内生动力仍然较强。在供求两端的共同作用下,本轮库存回补周期预计会有所延长。不过,也要看到,由于PPI涨幅和企业利润增速自年初以来的连续回落,叠加二季度以来市场利率的抬升,企业面临的实际利率走高,库存投资的动力已经有所减弱,补库存阶段预计会在四季度接近尾声。
投资增速止跌企稳。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0605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与1-5月持平,高于市场预期。从当月来看,6月投资完成76887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月回升1个百分点;经季节调整后,6月环比增长0.73%,相当于折年后增长9.1%,也高于上月的8.9%。到位资金来源累计同比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带动投资总体企稳。整体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中略缓,是经济超预期增长的重要动力。预计下半年,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土地储备与收费公建设专项债券等政策将进一步稳定投资资金来源。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受工业投资拉动影响继续回升,一、三产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5%,增速比1-5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增速比1-5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3%,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受益于工业产出上行与企业盈利好转,增速比1-5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至4.6%;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5%,增速比1-5月继续回升0.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是制造业投资的重要支撑。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1.1%,增速比1-5月份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5%,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从当月看,资金压力缓解带动6月投资增速回升,其中基建、房地产与制造业投资均出现改善,而服务业投资有所回落。6月当月,基建投资(全口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上月大幅回升4.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6月财政支出力度超预期及信贷高增带来的基建资金来源好转,这与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和国内贷款的大幅提升互相印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9%,增速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主要源于土地购置显著改善及资金来源增速止跌回升的带动;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二个月回升,主要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复苏带动外需回暖及企业盈利有所好转三大因素的提振;服务业(第三产业剔除基建投资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8%,比上月大幅回落5.1个百分点,这可能是由于资金流向基建、房地产与制造业带来的“挤出效应”。总体来看,基建、房地产与制造业投资三大支柱的当月增速全面回升,共同支撑6月投资总体增速企稳回升。
民间投资小幅回暖。1-6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2%,增速比1-5月回升0.4个百分点;6月当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提高1.6个百分点,已连续第二个月回升。1-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0.7%,比1-5月略低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暖,表明此前“放管服”、减税降费、降低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积极效应开始。
开发投资累计增速继续回落,但当月增速出现回升。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8.5%,较1-5月回落0.3个百分点;6月当月增速7.9%,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从地产新开工、土地购置面积和房企到位资金来看,累计同比增速均出现反弹,尤其是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大幅提升3.5个百分点,带动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近来上海等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强化供给侧调控思,有计划地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加之房地产成交回升激发了企业拿地积极性,从而支撑了投资反弹。
房地产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双双回暖。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1%,增速比1-5月份回升1.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21.5%,增速回升2.9个百分点,均结束了此前几个月的持续下行态势。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商品房销售回暖态势尤为明显,西部地区销售增速略有提高,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增速则有所回落。部与东北地区销售增速仍处于高位,表明三四线楼市热销仍在持续,成为房地产销售的重要托底力量。
库存继续减少,去库存稳步推进。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577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1441万平方米,已连续第四个月减少,为2015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在因城施策的政策调控下,上半年去库存效果显著,一二线城市库存已处于低位,三四线城市库存加速消化。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户籍制度推进以及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去库存工作将继续有序推进。
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现小幅上升。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08亿元,同比增长11%,较5月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6月份消费实际同比增长10%,较5月份实际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上升主要是受汽车销售增速回升的影响,6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总额为3651亿元,同比增长9.8%,较5月增速提高2.8个百分点,拉动零售增长加快1.3个百分点。
网上零售增势强劲,升级类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是网上零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6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3747亿元,同比增长28.6%,较去年同期增速加快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升级类相关商品增速加快,6月份,汽车、建筑及装潢材料增势较好,受油价持续下跌的影响,石油及制品增速有所回落。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方面餐饮消费稳步增长,6月份,餐饮收入3254亿元,同比增长11.9%,较上月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保持11%以上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农村消费增速进一步加快,6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63亿元,同比增长12.9%,为近两年最大增幅。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较去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整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表明社会总需求与通胀表现较为一致,消费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由于消费增长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特征的因素,结构性调整对其影响有限,加之商务部及各地方促消费政策陆续发布,预计下半年消费增长速度会继续高于10%,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速度。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1913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出口总额为10499亿美元,同比增长8.8%;进口总额为8634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实现贸易顺差1865亿美元,同比收窄22.3%。上半年,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对外贸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二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为10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增速较一季度略有下滑,但总体依然保持高位;其中出口总额为5676亿美元,同比增长9.4%;进口总额为4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实现贸易顺差1216亿美元,同比收窄6.5%。
6月份我国出口1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上月提高2.6个百分点,为2015年3月以来次高增速,仅次于2017年3月(同比增长16.4%)。推动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包括:第一,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需求回暖,为我国对外出口持续向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第二,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较上年出现贬值,其中6月份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80,较上年同期贬值3.26%,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第三,去年基数相对较低,2016年6月出口总值为1766亿美元,为近3年来同期最低点。
6月份进口1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增速较上月加快2.4个百分点,连续第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推动进口超预期增长的原因包括:第一,我国内需表现强劲,6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51.7%,为年内次高点,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从而带动进口需求改善;第二,我国正在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通过“百日计划”增加来自美国的进口,并加快推动全国通关一体化进程,提高了进口的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平衡发展和国内产业加快升级;第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16年6月进口仅为1312亿美元,为近6年来同期最低值。
6月份贸易顺差428亿美元,同比收窄5.68%,继续向贸易平衡的方向调整。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利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和我国对外贸易回稳向好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扩大先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及能源原材料进口,促进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1.0%;食品价格下降1.2%,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价格上涨3.0%。当月CPI环比下降0.2%。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4%。
分类别看,一是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猪肉价格仍在下降周期,鲜果价格下降幅度较大,鲜菜价格受部分地区雨季影响,降幅收窄,鸡蛋价格止跌转升;二食品商品价格有涨有跌,其中汽柴油价格连续调降拉低交通类价格,衣着价格因淡季环比下降,生活用品在上游PPI同比增速回落下涨幅收窄;三是服务类价格仍保持上涨动能,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继续上涨,特别是暑期机票、旅游价格上涨;
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5%,环比下降0.2%。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6%。分类别看,6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3%。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18.3%,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0.0%,加工工业价格上涨5.4%。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1%,衣着价格上涨1.3%,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1.0%,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1%。6月份国际大商品价格整体保持平稳,国内上游工业品价格涨跌互现,其中上游价格(石油、煤炭)环比下降,但中游价格(钢铁、有色)企稳回升。
6月核心CPI同比上涨2.2%,环比上涨0.1%,表明长期通胀预期仍较为稳定,国内需求保持稳健。通胀下降主要来源于受供给影响较大的食品,以及受国际价格传导影响较大的能源产品。
预计未来CPI仍将保持平稳,年末随着食品价格止跌会小幅走高,但突破2%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全年同比增长1.5%。PPI则有较大概率继续回落,但近期螺纹钢等部分工业品价格有所反弹,PPI回落速度将不会太快。
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记录,主要源于二季度。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7万亿元,同比多增4400亿元,刷新2009年“四万亿”时期7.37万亿元的历史记录。其中,二季度新增人民币3.75万亿元,也创下历史同期记录。6月信贷增长超出预期,主要源于企业贷款规模扩张的拉动作用。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4.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尽管增速与上月持平,但在巨大的基数面前,新增信贷规模仍超出预期,6月新增1.54万亿元,同比多增1533亿元。从结构看,居民短期贷款增加260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833亿元,尽管创2017年以来第二新高,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且房贷占比连续三月下滑,反映出在地产调控政策收紧、商品房销售放缓的背景下,地产周期或已接近尾声。企业短期贷款呈增长态势,新增2737亿元,中长期贷款大幅回升,新增5778亿元,创历史同期第二新高,仅次于2009年6月的7742亿元,这主要源于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旺盛。此外,监管趋严导致的表外转表内也是重要原因。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812亿元,环比同比均出现多增,反映出随着6月监管的边际改善,银行对非银金融机构债权增加额也出现了好转迹象。
上半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半年度新高。上半年新增社融11.1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36万亿元,创历史半年度新高。其中,一季度新增6.94万亿元,同样创历史同期新高,二季度新增4.23万亿元,仅次于2014年二季度,为历史同期第二高。6月新增社融1.78万亿元,受信贷超预期增长推动,较5月大幅反弹7103亿元。表内融资方面,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是支撑社融的主要因素,外币贷款新增73亿元,总体变化不大。表外融资方面,新增委托、信托和票据合计2244亿元,其中信托贷款新增2481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这主要是由于监管要求收紧通道业务,尤其是去年以来收紧券商资金、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导致信托的通道优势更为显著。直接融资方面,企券融资净减少169亿元,同比多减1839亿元,但环比少减2344亿元。企券融资的修复可能是受6月流动性较为宽裕和市场预期得到改善的影响,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使得企业发债成本降低。股票融资487亿元,与上月基本持平。
M2创历史新低,但增量仍超预期。6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M1余额同比增长15%,增速比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虽然6月M2进一步跌至9.4%,但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较高,M2绝对量环比新增近3万亿元,因此这一水平仍远超出了市场预期。M2大幅增加主要源于三大因素:一是6月新增贷款高于预期,创造了大量的派款,这主要与6月MPA考核难度降低,以及部分上市银行补充资本后做大做强动力提升有关;二是虽然一般性存款继续增长乏力,但计入M2统计范畴的非银存款增长有所恢复,环比多增1488亿元,而这主要与6月监管强度边际递减以及央行投放大量流动性,使得金融机构去杠杆进程放缓有关;三是6月份财政存款减少6165亿,显著高于历史同期水平。
6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延续升值步伐,宽幅双向波动态势明显。6月份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由6.8210升至6.7796,累计升值414bp。自5月26日央行在中间价定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快速升值后步入宽幅双向波动轨道。这种宽幅双向波动的背后,一方面反映了当前人民币资产抛压明显减轻,印证了央行去年底做出的“人民币汇率将稳中偏强”的判断。另一方面,与逆周期因子持续发挥作用令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难以形成方向性预期有关,市场“逢高购汇,低位结汇”令人民币汇率呈双向波动态势。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2.39升至93.29,基本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其他两大汇率指数同样出现不同程度上涨。这表明,央行的汇率政策也开始由之前的大致盯住美元转变为盯住一篮子货币,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走势的相关性增加,并形成了“美元跌、人民币涨;美元涨、人民币跌”的状态。并且,当美元指数走弱时,人民币兑美元会表现得更加强势,以扭转人民币兑非美货币贬值带来的一篮子货币下行压力,真正实现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企稳。从目前来看,短期内,美元指数维持弱势的外部背景和跨境资金净流入的持续改善,将继续主导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支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略偏强势”状态。
外汇储备连续五个月实现增长。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567.89亿美元,较5月底上升33.22亿美元,且连续五个月出现增长。从汇率因素看,6月美元指数贬值1.38%,估算因非美货币升值造成的外汇储备增量约为100亿美元。从利率因素看,估算因债券价格下跌造成的外汇储备损失约22亿美元。从结售汇看,6月份中旬海外上市公司开始进入分红期,市场也一度传言央行将从7月1日开始实施最为严格的外汇管制,这些因素都刺激了购汇需求,造成外汇储备的减少。热钱连续3个月净流出,但幅度大幅缩小。6月份外汇占款口径的“热钱”流出估算(外汇占款减少+货物顺差-服务逆差+直接投资净流入)约为92亿美元,连续3个月呈现净流出,但幅度较上月下滑117亿美元,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6月延续升值步伐所致。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6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82亿元,同比增长8.9%,较去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较5月加快5.2个百分点。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3720亿元,同比增长12%,较去年同期增速加快9.7个百分点;非税收入3362亿元,同比下降2.4%,较去年同期增速放缓1.7个百分点。6月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一是因为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激发,中高端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带动税收收入较快增长;二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同时,一系列降费措施形成政策性减收,导致非税收入负增长。
财政支出持续发力,支出延续高速增长。6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016亿元,同比增长19.1%,较5月增速加快9.9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本级支出3030亿元,同比增长10.2%,较5月加快4.4个百分点;地方支出23986亿元,同比增长20.3%,较5月加快10.5个百分点。从主要支出项目看,增长最快的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城乡社区支出、教育支出。
上半年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不变。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8%,较去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综合反映,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经济企稳向好带动税收增长;二是PPI和部分大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三是进口贸易量价齐升导致进口环节税收增长较多。下半年,多项减税降费新政开始实施,给企业带来明显减负效应的同时,也会对财政收入带来减收影响;与此同时,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负担,增加经济主体活力,从而带动税收收入增加。因此综合来看,预计下半年财政收入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收入增幅可能有所放缓。
一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定调金融方向。7月14-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三项任务,并指出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个基本原则。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主题。要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会议还宣布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
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推“双创”发展。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为进一步营造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创业创新实效,会议确定了五项任务:一是创新管理;二是优化“双创”服务;三是拓展融资渠道;四是促进产业升级;五是强化人才支撑。
三是激活社会资本撬动有效投资。7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发挥社会资本作用促进有效投资。会议要求,要进一步聚焦对投资主体的不合理,加大力度。一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二要优化事中事后监管和全过程服务;三要拿出更多优质资产,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各类投资,回收资金继续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实现良性循环;四要出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的法规政策,营造公平。
四是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推动创业创新。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四大举措以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创业创新便利群产生活:一要合理界定不同行业领域分享经济业态属性;二要清理和调整不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及相关制度;三要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审慎出台新的准入和监管政策;四要落实各方责任,促进分享经济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鼓励公平竞争。
五是推进PPP项目资产证券化。6月19日,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开展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资产证券化有关事宜的通知》,对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作出规范。《通知》要求,分类稳妥地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严格筛选开展资产证券化的PPP项目,完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程序,着力加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
六是建设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会议提出五项任务:一是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二是鼓励发展绿色信贷,探索特许经营权、项目收益权和排污权等权益抵质押融资;三是探索建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权益交易市场,建设绿色信用体系;四是强化财税、土地、人才等政策扶持;五是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此外,我国还出台了《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的实施意见》、《地方收费公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关于统筹推进“十三五”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重点工作安排》等政策措施,为完成全年主要经济目标任务和推动经济中长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上半年我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尤其是P增速达到超预期的6.9%。在货币增速放缓、金融加强监管推进去杠杆以及房地产严厉调控的背景下,取得如此增速来之不易。未来,要进一步推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积极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引导金融资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同时,财政政策应推进减费降税,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助力供给侧;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强化监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推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积极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是深化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业发展回归主业、回归本源,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推动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协调发展、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综合性金融与专业性金融协调发展、大型金融机构与中小型金融机构协调发展,帮助实体企业降低财务成本和杠杆率,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把防风险和强监管放在更为优先地位,以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为契机,一方面更加全面地进行金融监管协调,提升对地方、财政部、发改委等金融相关管理部门的约束力,另一方面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促使地方高效履职,补齐交叉金融领域的监管真空;三是以供给侧结构性为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持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降低制度易成本,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四是进一步深化对外,改善投资和市场,加快对外步伐,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加快建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五是深化国有企业,政企分开,将国有企业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部门和单位,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财政政策方面,应推进减费降税,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助力供给侧。一是继续实施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6月1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将已经在2016年底到期的针对重点群体的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延续3年至2019年12月31日,以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二是再推降费措施,让企业轻装上阵。6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降费问题,建筑行业、能源行业、银行业和保险业迎降费利好,此次推出的降费措施,预计全年可再减轻企业负担2830亿元;三是试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和收费公专项债券。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放开地方规范举债的“前门”,严堵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有助于化解潜在债务风险,实现地方债治理堵疏结合。
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强化监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引导金融资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具体而言:一是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期限结构组合,实现去杠杆和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二是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有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三是把强化监管作为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为出发点,从更高层次上推动金融监管协调发展,补齐监管短板,重点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四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增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加和完善金融供给,着力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供给的效率,使得金融发展向实体经济回归。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