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数据> 文章内容

宏观数据和政策信号这次跟以往有哪些不同?

※发布时间:2019-3-12 8:59:4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高粱地儿野炕头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的P同比增速6.5%,而9月的单月数据则更加明确地显示出,实体经济还是卡在融资上M2增速并不乐观,企业端利率还在增高。

  10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10月22日,央行宣布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这是今年的第二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0月22日,证券业协会发布消息称推动设立千亿规模资管计划,目的是化解股权质押风险,首次由11家证券公司达成意向出资210亿元设立母资管计划,引导形成1000亿元总规模的资管计划。

  由《经济观察报》发起的“经济观察报月度观察”,每月进行一次。本次共有22家机构参与月度宏观数据预测。

  本次的调查显示,选取的六项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数据中,CPI和PPI的预测值与公布值基本吻合并且预期一致;PMI、固投的增速则低于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信贷和M2增速的预测数值与统计局公布值一致,但是参与调查的机构都重点提及到的是,民企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打通,宽信用和稳增长期待真正的“宽财政”。

  9月CPI当月同比略微扩大,受猪瘟、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叠加国际原油价格上以及人民币贬值,三季度CPI抬升明显。

  房租价格上涨,衣着价格季节性上涨,非食品价格环比继续上行。从环比来看,食品类中,涨幅扩大的是蔬菜(9.8%)、水果(6.4%)、涨幅收窄的是猪肉(3.7%)、蛋类(2.2%)。

  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基础并不存在,因此四季度CPI将比较稳定,通胀整体温和可控。在上述因素中,原油价格依然是不确定因素。

  9月PPI同比回落完全是由翘尾因素下滑造成的,不过PPI环比进一步上扬,主要是受到石化和黑色产业链的带动,而下游生活资料环比则显著回落,反映出需求不足,尤其是汽车等终端需求回落,对PPI从上游向下游的传导构成阻碍。

  四季度PPI的,主要取决于油价走势、环保限产执行力度和基建复苏力度。今年采暖季限产不再“一刀切”,这给其最终执行力度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近期,市场正在修正国庆假期之前的环保放松预期。近两周南华工业品指数创逾七年新高,意味着工业品价格上涨压力不减。而随着8月和9月地方新增专项债的快速集中发行,以及各地纷纷推出稳增长政策措施,给四季度基建投资的适度回升带来可能,这也意味着PPI同比不会快速下行。

  9月PMI回落,外贸压力是主要原因。9月中采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走弱1.4和0.6个百分点至48%和48.5%,降至年内低点。前期贸易提前发生对贸易数据的后续影响逐渐,后期净出口走弱将对四季度经济造成较大拖累。

  9月底央行并未跟随美联储提高政策利率,未来政策会继续加大对民营经济扶持力度,稳就业形势将成核心政策关注点。目前仍然需要通过基建补短板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未来规范地方债务措施将类比资管新规,适当会做柔性处理,以解决地方资金来源问题。

  虽然9月固投累计增长回升0.1个百分点,但是三季度固投整体仍然呈现下行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建投资增长乏力,不过9月已有触底迹象。

  受益于最近的政策宽松和准财政政策支持,9月基建投资同比跌幅收窄至2%,5个月来情况首次出现好转。未来几个月基建投资应会继续温和改善,但对地方隐性债务的监管仍然没有明显放松,这可能会其反弹空间。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8亿元,需要关注的变化是,企业短期贷款增加明显,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放缓,表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依然偏弱。在未来依然强调定向调控和加强预期引导的货币政策下,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预计将会进一步提升。

  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从陆续出台的配套政策看,下一步的政策措施将把重心放在全面拓宽微观经济主体的融资渠道上。

  这是货币政策针对性实施和“精准滴灌”的典型方式,是货币政策运作资本市场的重要创新。未来围绕维持市场稳定、改善市场预期和提升市场融资功能,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民营企业融资将得到持续改善。

  9月M2同比8.3%,较上月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居民存款增速回升是带动M2增速企稳回升的主要力量。

  今年在“稳增长”政策组合中,货币政策最先发力,历经四次定向降准,取得了积极的政策效果。年中以来,M2增速触底后逐步反弹,但是结构性瓶颈愈加,阻滞了“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导致“稳增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这种“瓶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长短期信贷增量结构失衡。7月定向降准以来,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保持同比上升,但是在结构上“短多长少”的特征。这表明当前的“宽货币”尚未扭转商业银行的避险情绪,商行依旧偏好短贷而非长贷,导致新增的流动性较难为长期投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被削弱。

  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尚待纾解。今年以来,央行通过四次定向降准,累计置换了约1.35万亿元的MLF(中期便利贷款),以MLF对中小银行造成的资金供给“歧视”,并提供了逾2.15万亿元的流动性增量,新增的流动性在注入金融机构后,或尚未高效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而是较多地流向了大型企业。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