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浏览了主流招聘网站,发现自8月中下旬以来,招聘方“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头条)”曾在拉勾网、百度招聘等网站发布了不少与金融业务相关的职位,包括产品经理-消费金融、风险控制-消费金融、金融策略研究、金融分析师等。
其中,在数个岗位的职位描述中,都明确提出要熟悉小额现金贷产品。可以推断,今日头条涉足金融的第一步,便是面向广大C端用户的消费金融业务,尤其是现金贷业务。
实际上,今日头条想做金融业务在业内早有端倪。一位D轮独角兽公司的CEO曾在2016年底告诉36氪:“今日头条也对金融业务有兴趣,张一鸣都跑到五道口去听课了。”
与今日头条同属第二梯队的美团和滴滴,任弼时简历虽然布局也不算早,但动作很快。以美团为例,其在去年9月花12亿买下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今年5月,其参股的亿联银行也正式开业。去年,36氪也获悉滴滴在竞购支付牌照。但是,滴滴和美团这样的公司,每天都有大量交易发生,坐拥交易数据,其实很适合做金融,正如京东和阿里一样。
但大家的,今日头条自己拥有的数据基本都是“用户浏览了什么”,这种数据其实对风控作用不大,天然离金融比较远。因此,作为“”之一的头条,此前在金融领域一直没有实质性动作,也没有加入牌照买卖的争夺。
“有流量有用户的平台都想做消费金融类的业务,毕竟变现的效率高。” 某消费金融公司的副总告诉36氪,“但各有各的玩法”。有的流量平台选择自营金融业务,比如百度;而有的流量平台则选择把流量出来,接入专业的消费金融平台来做,比如58。
两者相比,自营模式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率,而导流模式风险更低。从今日头条的招聘信息来看,他们就是想组建一支做自营业务的团队。
今日头条做自营业务是具备条件的。对于一个日活1.2亿人次的产品来说,今日头条手握大量用户数据,可以形成比较有价值的用户画像。如此一来,今日头条可以模仿微粒贷和借呗的做法:定向授信白名单,这样更容易在规模和风险之间做好平衡。
不仅如此,今日头条的用户构成本身就与现金贷用户有着相似的特征。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一份产品分析报告显示,头条用户以男性为主,用户年龄集中在35岁以下,超过一半的用户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且低收入群体占大部分。而这部分人群正好也是相对更有可能产生小额、短期借贷需求的人群。
不过,今日头条还是想将自己流量的变现效率最大化。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今日头条同时也在并行另外一个模式:做贷款超市。也就是,流量,为入驻的线上贷款平台导流。“不仅会使用今日头条的内部流量,还会使用与其有联盟关系的外部流量。”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36氪。
在这个流量生意里,今日头条已经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有了积累。理想情况下,既然用户在今日头条可以读到最适合他们阅读的新闻,那么,也有可能看到最适合他们的贷款服务。
几乎就在发出相关招聘信息的同一时间段,今日头条宣布完成了一轮10亿美元的新融资,估值超过200亿美元。不仅如此,张一鸣自去年底就向表示,今日头条的现金流非常好。
而据club消息,今日头条已经于上月在银川申请网络小贷牌照。如果牌照获取顺利,今日头条可以向股东定向借款,还可以效仿微粒贷,与银行展开资金合作。总之,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虽然,目前可以看到的招聘信息都指向小额、短期的现金贷业务,但今日头条在借贷业务上还有一个可能的方向,便是向它平台上的广告主贷款。
这与分众的逻辑类似。2016年8月,分众成立了自己的小贷公司,计划向公司现有广告主(企业客户)提供贷款,以用于其业务发展及广告推广。并且,今年5月,分众获得了一张网络小贷牌照。
同样收割了大批广告主的今日头条也可以做这个生意,以贷款或分期的方式促进广告主的投放,反哺平台的广告业务。
但相比小额贷款业务,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万的广告投放成本必然带来较高的逾期和违约风险。这对于今日头条这样一家尚没有任何金融基因和风控经验的公司来说会是很大的挑战。所以,即使今日头条盯上了这块蛋糕,也不会那么快吃下去。
现阶段,流量变现或许还是更加可行的一条。除了为贷款业务导流之外,今日头条为各类财富管理业务导流也是顺理成章。不过,这需要它把相应的牌照一张张集齐,包括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保险经纪等等。而拿牌照的难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