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了“记者节”,《办法》对年节和纪念日放假这样表述:“其他各种纪念节日如:二七纪念、五卅纪念、七七抗战纪念、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九一八纪念、节、教师节、记者节等,均不必放假。”但因为当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1999年9月18日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
在追求时效、真实的新闻上,记者始终步履不停;在追求新闻更好看、更可读的版面语言探索上,编辑每天都在求索。今天是第二十一个记者节,让我们把镜头翻转一下,来认识一下文字背后的记者和编辑,听他们讲述自己与晚报的故事。
青岛晚报首席记者,新闻主播,小记者团团长,从业11年来获20余项。青岛市“新闻宣传先进工作者”,首届齐鲁“微公益”获得者。多部新闻作品获山东新闻一等、赵超构新闻一等。曾接受央视《》《新闻直播间》《新闻周刊》等采访。
青岛晚报首席记者,多次荣获新闻,赵超构新闻,青岛新闻等项,三次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知之甚浅到知之甚深,从知之甚表到知之甚里,工作一直是快乐的源泉。工作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知。
青岛晚报首席编辑,20多年老编。长于财经新闻采写和编辑。目前担任晚报头版及本地新闻版编辑。严谨敬业,长期坚守一线编辑工作,是藏在记者身后的剪刀手,工作方式常常流于直接和。希望与你天天见,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
大学刚毕业时,我也是个对各种网络传言不疑的热心网友,有长了八只翅膀的鸡,隔夜水不能喝。直到入职为一名生活记者,每天奋战在第一线,练就火眼金睛,学会深挖深究,其乐无穷,津津有味。逐渐浸透到生活,记录零碎生活细节,细微生活片段,顿觉生活也咀嚼得回味无穷。可以说,这份职业带给我是生活方式的大改变。带着这份思考和,我开始尝试面对更广阔的世界,重新启航,蓄势待发。
从事新闻行业11年来,深知每篇新闻、每个版面、版式的背后,是每一位工作者的辛勤和汗水,曾获市地报好专版好专栏等项,面临新的挑战,努力攀登新的高峰。
记录时代风云变幻,城市发展瞬间。从业十年,我主要负责经济领域新闻报道,足迹遍布上百家青岛企业,采访对象超过千人。有幸因为记者这份职业亲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看遍悲欢离合。愿在职业生涯的下一个十年,能继续坚守最初的梦想乘风破浪,无愧于我们身处的伟大时代。
从2010年进入《青岛晚报》至今,我已在记者岗位耕耘10年,先后负责过教育、人社、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新闻采写。洞明不脱一身书卷气,人情练达更兼满腔心。这是最初吸引我从事新闻行业的一句话,希望未来的采访写作中,我可以将这句话变成现实。
201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青岛晚报工作。所跑行业涵盖区市、政务、医疗等领域。采写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报道,如“热血红嫂”“大度哥”“鞠躬男孩”“最强青岛‘天团’驰援武汉”等。多次参与世界休闲体育大会、首届上合电影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重大活动报道。现在主编每周三、周五《门诊在线》《健康聊天室》。
从业13年,目前聚焦团市委、市南区工作,同时笔耕教育报道,以记者视角关注、记录青岛发展的点点滴滴,并跟随这座深爱的城市一起成长。感谢记者这份职业,让我能够一直在上,以更直观的方式,洞见生活,美好。
2002年从业至今,艺术设计专业,软件工程硕士学位,从事《青岛晚报》美编工作18年,新闻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青岛晚报“读图新时代”动漫栏目主编,参与策划两届“青岛动漫嘉年华“活动,多次获得、青岛市新闻新闻版面。
深耕区市新闻,做留住乡愁记忆的寻觅者。作为一线记者,能根据行业特点,寻找区市大项目,深入偏远乡村,挖掘人物等,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文化,传递晚报好声音。专注农品的采写,挖掘大青岛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农特优产品,挖掘特色种植、养殖的能人和带头人,为乡村振兴鼓与呼。另外,行程一万多公里,陆续挖掘出近60名散居在民间的老手艺人,以独特视角追寻乡愁,延续时光流转、文化相传。
从业14年,负责交通、环保等行业新闻报道。曾报道过奥运会帆船赛,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重大新闻。看见不一样的交通,看见不一样的社会,看见不一样的青岛。
1981年10月入伍,2004年退出现役,现为青岛晚报摄影记者。1983年学习摄影,1986年开始从事新闻(军事)摄影影工作,因工作成绩突出五次荣立三等功,1996年被人民日评委“华东摄影师十佳”。先后在报刊发表新闻(艺术)摄影作品近万幅,论文20余篇,260余幅摄影作品在各类影赛中获。
我不只是文字的搬运工。从业18年,我仍是一名走在成长上的编辑“学徒”。属鸡的今年多大作为版面责任人,不应只是把简单罗列、做一个“文字搬运工”,更应该加入成熟的思进行再创作,把最新鲜、最准确、最有趣的新闻呈现给读者。
青岛晚报资深摄影记者,青岛市老摄影家协会,曾经报道过雅典奥运会,韩日世界杯,南非世界杯等重要赛事,多次举办个人影展。今年58岁的他,依然奋战在新闻采编的一线日是第二十一个记者节,6日,
2020年以来,刘卓毅采写了《别墅竣工才一年多 三个月漏了三次水》《离小区不到200米,绿地改建热泵能源站?领秀珊瑚湾的居里挺忐忑》《石堰一年连塌两次 两亩半茶园泡汤 惠民工程咋成伤心工程》等报道,为百姓切实解决了身边的难题。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刘卓毅积极向全媒型记者转型,运营客户端,编辑微博、微信,生产视频和音频产品……肩负起通过多个新渠道《青岛晚报》新闻产品的任务,还开辟了微信视频号、新闻播报等新渠道,进一步扩大了《青岛晚报》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