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期货动态> 文章内容

从动态调价到大数据杀熟或:为何被的总是消费者权益?

※发布时间:2018-4-17 16:44: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日前,有报道称,滴滴用户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选择同一起止点,使用不同手机终端,显示的约车价格差别很大,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2018年3月23日,滴滴出行CTO张博在滴滴内网发表了题为《滴滴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的帖子,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回应。

  张博在帖子中强调,“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打车价格更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异。创造用户价值是公司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底线。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但不论滴滴如何解释说明,用户的实际体验就是,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起止点,使用不同终端的约车价格就是不相同,因为这不是个别用户的意外体验,而是一些用户实测后的共同体验。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国家大力推动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滴滴等在内的众多平台公司到底有无利用“大数据”或其他“互联网+”技术或杀熟?

  又或者说,基于利益最大化,这种“大数据或杀熟”背后是不是平台利用动态调价算法在暗中?

  事实上,不论是“”还是“杀熟”,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公司的实时“差异化”定价,都涉嫌消费者的权益。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费用”。

  事实上,在滴滴等在网约车APP中,收费标准或计价规则是明确的,包括里程费、时长费、远途费、临时加价等,其中,所谓的“临时加价”就是早先备受诟病的“动态加价”,所谓“动态”表面看所谓供需情况,实际情况可能是平台任性而为。

  可以说,平台有了所谓“临时加价”或“动态加价”机制,使得用户对于“费用”知情权了控制权,因为每时每刻都不同、转身移动一步也可能不同。

  而按照《消费者权益保》第十条,“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其中,“价格合理、计量正确”是评价或评估交易条件是否公平的核心所在。

  因为可能用户手里拿了两个手机,同一线的约车价格都会不同,其结果是已经无法评估哪个交易更加公平了,其中,相对低价的报价是否是当时当刻的最低报价或最合理报价,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平台手上。

  滴滴出行CTO张博在前述的帖子中表示,滴滴“预估价”是为乘客提供行前车费参考,会实时波动。而乘客最终支付的车费将根据行实状况标准计费。

  据其介绍,造成“预估价”波动的主要原因有:“预估价”是根据乘客定位、实时况、预估行驶里程、时长计算预估,并按照按秒实时刷新。这些变量都会影响预估价。用户所以进入预估价界面的时机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哪怕一分钟内也会看到不同的预估价。

  从技术理论阐述上这种说法可行,但是从服务提供和“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避重就轻”或“顾左右而言他”。

  而如今在预约用车起始点的“预估价”不同,不排除平台利用了技术上的优势,在“里程费、时长费、远途费、临时加价”等任何一项影响价格因素的定价细项做了“手脚”。

  客观的讲,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起止点,不同手机不同价格的最大的变量其实是“临时加价”,也就是平台根据所谓“实际供需”用一套算法重新生成价格。

  一方面,“实际供需”的评估显然是不准确或不客观的,比如很多人可能随身带两部手机,为了提供约车成功率,同时使用的话,相当自己跟自己竞价,把自己的出行价格抬高了。

  另一方面,有的用户可能是为了评估费用,APP选择起止点,但在同一时空下,会被系统标记为“需求用户”,进而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报价,进而使得有真实需求的用户价格出现了变动或动态调整。

  可以说,不论现在的“临时加价”还是曾经的“动态加价”,最大的问题是,平台利用了信息不对称,随时随机定价,了用户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而这种情况,在一家独大的背景下,只会愈演愈烈而不会自觉改善,因为在商业利益的下,“”或“作小恶”,“违法”或“违弱法”,是很多公司的共同选择,因为它们内心不会被用户发现,监管部门不敢拿它们怎样。

  显然,对于新组建的市场监管部门来说,类似这种平台利用“大数据或杀熟”的做法,应该及时亮剑予以,否则,法律的权威将,市场公平竞争的将被,而消费者权益则成了平台公司肆意的对象。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问题的出现也与平台公司形成市场垄断地位密不可分,因为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的正益被,也十分困难。

  因此,从这个维度上来看,除了加强市场监管外,也有必要在符合条件下鼓励或引入更多合规市场竞争者,让市场调节的无形之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中国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长期关注互联网、知识产权及电子商务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