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前排从左到右为叶少兰、谭元寿、尚长荣、谭孝曾。开幕式上年届九旬的谭元寿率儿子谭孝曾、孙子谭正岩以及谭门众,同台合唱了谭派名剧《定军山》。
今年是谭派艺术创始人谭鑫培诞辰170周年暨谭富英诞辰111周年,京剧院特意为此举办了盛况空前、意义非凡的“历史辉煌·今日精彩——纪念谭鑫培诞辰170周年、谭富英诞辰111周年流派经典精品剧目系列展演”。这也是本年度梨园界的最大盛事。
梨园世家谭氏家族,是京剧史甚至是世界戏剧史上的传奇。素有“伶界大王”之称的谭鑫培创老生艺术之新风,成为京剧历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创始人,其创建的“谭派艺术”影响深广,源远流长。而且自1863年谭鑫培随父亲谭志道在京城“广和成”搭班演戏直至今日,这个艺术家族有七代人都从事同一剧种、同一行当,并且一脉相传、生生不息,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京剧史”。
在9月8日长安大戏院举办的开幕演出名家名段大型演唱会上,尚长荣、瑜、李崇善、叶少兰、陈少云、赵葆秀、孟广禄、张建国、王蓉蓉、杜镇杰、迟小秋、李宏图、张慧芳、朱强、胡文阁等众多京剧名家都以经典名段登台献唱,充分展现京剧各流派艺术的魅力。年近九旬的谭元寿老先生还携儿子谭孝曾、孙子谭正岩及众、再传一同登台,合唱了谭派名剧《定军山》的精彩唱段,大展风采。整个演出掌声雷动,欢呼声叫好声不绝于耳,观众们不仅过足了戏瘾,而且通过这些名家名段,了解到有关谭门艺术的一段段梨园佳话。
在众多京剧流派艺术中,余派艺术与谭派密不可分,血脉相连。余、谭两家,历史上曾经几代人交叉传艺,谭鑫培早年曾拜余叔岩的祖父、前“三鼎甲”之一的余三胜为师,深得教益;谭鑫培创立谭派之后,又收余叔岩为徒。余叔岩结合自身条件,在谭派艺术上孜孜以求,把老生演唱艺术进一步推向精致化,创立了余派,谭富英又余门问艺。谭派、余派就这样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老生演唱体系,并为后人的传承和创造树立了榜样。
谭、叶两家也是几代人的情谊。当年谭富英、谭元寿父子,都曾在叶春善执掌的富连成科班学艺,谭元寿刚刚出科,就被叶春善之子、叶派小生创始人叶盛兰选中,引为班社二牌老生,得以初展锋芒。后来谭元寿又和叶盛兰之子叶少兰合作多年,叶少兰对谭正岩也多有扶持。开幕式演出当天,笔者亲眼看到叶少兰到后台看望谭元寿,年过七旬的叶老单膝跪在90岁的谭老身边嘘寒问暖,令人。
“无腔不学谭”是当年京剧界谭派艺术影响力的流行说法。谭派创立之后,前、后“四大须生”相继崛起,几乎都是从学谭起步或深受谭派熏陶影响。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早年和谭富英同在富连成科班学艺。他们合作了二十多年,被观众誉为“最佳组合”。
麒派创始人周信芳早年带艺北上,看了谭鑫培的戏,成了“谭迷”,后来谭鑫培到上海演出,曾经教过他六出戏。周信芳变声后的嗓音和谭派不同,但他通过学习研究谭派艺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创立了麒派艺术。奚啸伯早年也是谭的,后来从自身条件出发,博采众长,创立了被誉为“洞箫之美”的奚派艺术。张派创始人张君秋的名剧《状元媒》中,谭富英曾饰演宋王,马连良饰演吕蒙正,名角相映生辉,令名剧倍增光彩。
新中国成立后,裘派创始人裘盛戎是和谭富英合作最早时间也最长的净行艺术大师,一生一净,携手创作了一出出佳作。后来,裘盛戎又主动提出和谭元寿合作《将相和》、《连环套》;之后又排演了现代戏《杜鹃山》,当时还在戏校学习的12岁的谭孝曾也在剧中扮演杜小山。这既是大师对晚辈的提携,也成就了裘盛戎和谭门三代同台的菊坛佳话。
大家都知道谭派是老生艺术。但谭门第一代谭志道老先生是老旦演员,曾为老旦演唱艺术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老旦名家赵葆秀就曾特意表示:“纪念谭鑫培、谭富英先生,也是纪念我们老旦行的鼻祖谭志道老前辈!”
谭家与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也都有过美好的合作和深厚的情谊。梨园行素有“谭梅一家”的说法,梅家和谭家几代人在艺术上都相互提携,情谊深厚。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和谭鑫培同属《同光十三绝》,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又是谭鑫培的琴师。后来,已成“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亲点17岁的梅兰芳与自己合作。梅兰芳和谭富英、梅葆玖和谭元寿两代艺术家,都是舞台上多年合作的艺术伙伴;梅葆玖还对谭孝曾、谭正岩父子多有提携。
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和谭家也有过合作,1933年程砚秋、谭富英二人在上海黄金大戏院合演《柳迎春》时,当时只有五岁的谭元寿也第一次在商演舞台上亮相,并在演出中赢得许多掌声。荀派创始人荀慧生也曾经和谭门几代人同台。而谭富英出科后搭班的第一家,也是时间最长的便是尚派艺术创始人尚小云的班社,深受重视和关照。谭元寿长荣也合作了二十多年。
因此,开幕演唱会上,专门从上海赶来的尚小云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主动邀请谭门第七代传人谭正岩和他一起演唱了一曲《华容道》选段。这一老一小的合作,不仅传达着梨园几代人的深厚情谊和提携后代晚辈的优良传统,也代表着京剧艺术代代传承。一曲唱罢,尚长荣先生还借用《元霸拜山》的唱腔,用四句新词送给谭正岩:“他父英雄儿好汉,自古侠义出少年,初生牛犊有虎胆,谭家之后非等闲!”其大力提携之美意,赢得全场喝彩。
这次纪念展演活动题目叫做“历史辉煌·今日精彩”,谭家不光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今天也依旧绽放着光彩。
谭鑫培在老生行当的成就世所公知,但许多观众并不熟悉他早年在武生方面亦有很高成就。在经典京剧题材画作《同光十三绝》中,他就是以京剧《恶虎村》中黄天霸武生的形象示人。此次纪念演出就将《恶虎村》和《翠屏山》两出武生戏再度搬上舞台。《恶虎村》由谭元寿先生的义子、武生名家奚中主演;《翠屏山》则由谭元寿先生王立军主演,谭鑫培曾在这部戏里将自己年轻时在少林寺学的六合刀巧妙地糅合到表演技艺中,也是这部戏的一大看点。
《珠帘寨》是初期由谭鑫培自编自导自演的老生经典作品,改编花脸主演的传统剧目《沙陀国》。谭鑫培在创作时融入了很多花脸的唱腔和韵味,是当时非常轰动的创新剧目。从这出戏里可以看出谭鑫培既是一个戏剧家,也是一个不墨守成规敢于革新的艺术家。此次由谭元寿韩胜存和张克主演的《珠帘寨》将恢复原汁原味,演员扮相都按照当初谭鑫培演出时一样,用“老脸”的扮相呈现给观众。
此次上演的由谭元寿、优秀老生演员王平领衔主演的《问樵闹府·打棍出箱》是谭门第六代谭孝曾在继承谭派戏的基础上整理加工,又加以出新的剧目。“整部戏的戏核不动,只是多了头、尾的戏份,让观众看得更明白。”谭孝曾说,“这部戏以往演出因为无头无尾许多新观众都看不懂,因而对京剧失去兴趣,同时加上一个大团圆的结尾,也更符合今天观众的观演习惯。”
由谭门第七代传人谭正岩饰演伍子胥的《鼎盛春秋》也是经过加工整理的剧目。戏里有很多连唱带武以及开打的场面,最后《打五将》将扎大靠、大开打,更具谭派特色,也发挥了正岩亦文亦武的特长。
已经绝迹于舞台十余年的老戏《举鼎观画》由谭元寿先生卢松担纲主演。《桑园会》是谭富英演得非常有特色的一部戏,既有唱功展示,又格外幽默,好听好看又好玩,但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出现在舞台上,此次由谭派马连生与其妻刘轶杰再度搬上舞台。
《摘缨会》当年是由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等人同台演出的戏,后来谭富英和谭元寿也合演过此戏。如今这部几十年没有演出过的戏,将由谭孝曾扮演楚庄王、胡文阁扮演许娘娘、谭正岩扮演唐狡。
此次纪念演出为了体现谭派艺术对各个流派的,马派、杨派、高派、言派、奚派、余派等其他流派也都有展现各自经典特色的折子戏。再传板块则重在展现谭派后继有人,谭孝曾的八个学生将上演《换子》、《击鼓骂曹》、《南阳关》、《战太平》等八出折子戏。
此次展演大部分场次票品已经售罄,不少场次开票后很快就被一抢而光。就连谭家人自己也是买票看戏,这既是对老祖的与纪念,也是对京剧的一种支持。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正如京剧院院长李恩杰所言:“今天我们纪念两位前辈大师,一是从艺术上让我们的后人将谭派艺术传承下来;二是探寻他们曾经创造历史辉煌的原因和规律,使我们能够找到传承京剧艺术、国粹艺术的办法。这次纪念展演活动,我们全部以商业运作的方式来运作,这种运作本身也是为了遵循艺术规律,因为京剧艺术本身是源于市场才辉煌的。做好这样一个活动,让观众看到精彩的京剧,也是我们落实传承和民族文化要求的具体行动。”J069婉拉黛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