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爱玛胡专栏:我的医院(图

※发布时间:2015-7-9 14:04:4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扫一扫!南都副刊微信账号二维码 文化新闻、名家随笔、生活专栏、阅读周刊等精彩内容,尽在掌中

  爱玛胡专栏 医生手记

  我大学毕业,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还包分配。我拿着派遣证去区人事局报到,科长热情不是很高地看着我说:“你自己找到医院了吗?女孩子要找个好地方,不然就把你分到去了,一礼拜回家一次。”我是城里孩子,这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区的下面有街道、有乡还有镇,除了街道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农村。

  “那,街道上,就是城里,有什么医院?”

  “中医院和某某医院—某某医院大些。”科长好心地补充,又道,“今天你就别报到了,找好下家再来。”

  原来包分配也要自己找工作呀。家里人都不知道,我真是糊里糊涂就跑过来了。好在正规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还算受欢迎,也没找子,轻轻松松,就进了科长说的某某医院。

  我一直记得,报到那天,坐了很久的公共汽车,下车后,明晃晃的太阳直晒到脸上。沿着光秃秃的马边问边走,两边都是住家兼门面,卖零食、小吃、花圈、焊铁门、收废品,小孩子和大黄狗到处乱跑。一问医院,人人都往前指,我走了半小时也没走到,都快失去信心了,一眼看到岔口有条笔直的林荫道,两旁种着整齐的法国梧桐,道的尽头是医院的大牌子。一走进凉凉的梧桐树荫下,不由得松口气。

  “大些”的医院原来也就这么大:一幢三层楼的红砖房:门诊、检验、X光、B超在一楼,内、儿病房在二楼,外科、妇产科病房、产房、手术室在三楼。倒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院子里另外有几栋平房,是行政、药房、库房、洗衣房,供应室等等。角落里另有一间小小的屋子—停尸房。

  陪我转转的,是陈院长。他是从马来西亚回国的华侨,看到我失落的样子,笑咪咪地领我穿过医院背后的小树林:哇,一栋五层楼的水泥房子正在建设中。

  “一年以后,就搬家了。”院长用浓重的两广口音告诉我。

  当年,陈院长响应祖国回国行医,这个区医疗资源贫乏,委派他来建设医院。可以说,我们医院的一砖一石都跟他有关。

  这些年,经济发展,人口暴增,医院的压力很大,他一方面要人—招了不少我这样的应届生从头学起;另一方面要钱—这就没人给他了。没钱,怎么上设备?没设备,再好的身手也施展不开呀。

  陈院长一拍桌子:跟银行贷款。那个年代,贷款是要追着银行求的,也不知道他找了多少领导,又通过多少关系找了多少银行的人。只知道有一天我姐下班跟我说:“你们陈院长今天找我谈贷款的事了。”很可惜,她帮不上忙,当时她也刚刚上班三年,是个坐柜台的小出纳。

  贷下款了,还不够。陈院长都在大会上宣布:全院职工—包括他自己—只发70%工资,余下那30%加上贷款用来修新医院大楼买设备。

  如果是现在,估计职工们会吧?可是当时,职工们都很高兴,积极参与。医院还组织职工们入股,一人一千块钱—是我半年工资,真不是小数目,大家也都痛痛快快拿出来了。毕竟,是自己的医院嘛。

  很快,就买了CT机。一年后,真如陈院长所说,我们搬新楼了。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