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得到专栏何帆北大读书俱乐部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分享

※发布时间:2019-1-19 8:25:4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前世死因分析测试

  我们已经讲过刻板印象了。如果没有分类和概括,我们很难认识外部的世界。不过,一旦出现了分类和概括,我们就有可能会陷入刻板印象。我们会高估一个团队内部各个的一致性,同时高估团队和团队外部之间的差异性。

  我们也已经讲过基本归因了。基本归因告诉我们,在解释别人行为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从性格和本质这些不变的因素找原因,而低估了情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框架效应和基本归因有相似之处,它们讲的都是背景因素对人的思维和认知的影响。框架效应讲的是,对一个问题的表述方式,或者是跟这个问题无关的一些外部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当我们想起老年人的时候,走的速度会放慢;我们可能更愿意读一幅广告,而不是另外一幅广告,是因为第一幅广告的字体更为清晰。我们可能会觉得小红比小丽更开朗,其实那是因为我们和小红一起喝了热咖啡,而和小丽一起喝了冰茶。

  所谓法其实就是经验。使用法的好处是可以帮我们节约认知资源,更快捷地作出判断。但导致我们作出误判。比如,我们可能会以为,如果有些事情让我们花费的资金更多,消耗的时间更长,那么这些事情要比不需要投入和时间的事情更有价值。我们可能会觉得,越贵的就是越好的。我们可能会觉得,物以稀为贵。我们可能会觉得,名气最大的就是水平最高的。我们在使用法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逻辑错误。比如,我们在对人或事作出判断的时候,会以与其相似的典型事物为参照。

  我再给你讲两个例子,你来思考一下,我们在讨论这些话题的时候,是不是很容易犯这五种常见的错误?

  女童游客在的边小便,能不能证明人的素质比人低?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不是犯了刻板印象的错误呢?

  很多美国人相信,“9·11”是美国参与密谋的。还有,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么爆发的时候,很多人会讲到是早有的。为什么人们会轻信这样的言论,是因为人们认为如此重大的事件,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也是为什么 “论”很容易产生。

  尼斯贝特教授谈到,我们经常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通过不断训练,我们能够避免很多错误。他讲到,要去寻找那些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哪些思维工具最重要呢?

  像大数、回归、贝叶斯等基本的统计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认识水平。毕竟,一切社会规律从本质上讲都是统计规律。

  。比如,你要知道衡量科学的标准是可证伪性,如何在进行推断的时候设计实验中的控制组,等等。

  很多朋友叫演化论。我是支持这种翻译的。演化论不仅是关于生物的演化,而且能够解释技术的演化、组织的演化、的演化。

  我今天在文章中提出了几个思考题。我再给你出一道思考题,钻石其实并不稀奇,某天我们会发现整个星球都是一颗大钻石。但日常生活中,钻石卖的很贵,这是不是因为我们犯了什么思维上的错误呢?或者你有没有更好的例子,能够说明我们日常思维中的一些常见的误区?

  当他遇到一些很困难的决策时,会在纸上列出两栏。一栏写上支持的原因,另外一栏写上反对的原因,然后两边都想想,分别评估支持和反对的不同原因和每个原因的分量。如果他发现有一个方面,支持和反对的原因分量是一样的,就会把它删除。最后,就能找出最重要的原因,以此作出更好的判断。

  所谓随机控制,就是我们找来一群婴儿,然后用掷硬币的方式,随机地把他们分配到两组,一组是实验组,让他们时时接触病菌,另一组是控制组,不让他们接触病菌。

  所谓的双盲,就是做实验的研究人员、接受实验的婴儿和婴儿的妈妈都不知道这个实验的真正目的是啥。如果这样的实验真的发现,在高病菌下的婴儿过敏或得哮喘的概率更低,或是更高,那我们就能比较确凿地知道答案了。

  我先介绍一下怎么在生活中做实验。比如说,你想要知道,晚上入睡之前喝一杯红酒是否有助于改善你的睡眠质量。那怎么办呢?你可以自己来做实验。选择一段相对正常的生活时期(比如,没有出现失恋、结婚等大的事件),到了晚上临睡之前,你可以用扔硬币的方式,随机决定自己是不是要喝一杯红酒。

  第二天记录一下你的睡眠质量,比如,你可以采用三点量表:很好、一般、很差。连续做记录,然后比较一下喝红酒之后睡眠质量的平均值,以及没有喝红酒之后睡眠质量的平均值,这样,你就能知道睡前一杯红酒是否对自己有利了。

  亨利·福特曾经讲过,如果问人们在交通方面有什么需求,人们就会说,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房地产经纪人也总是说,客户都是骗子。他们的意思是说,那些自称喜欢田园风光的客户,最后可能在市中心的繁华小区买房子。如果你想要开发一款新的产品,内部开多少会议,以及做多么详尽的市场调查,都是没有用的,最好的办法是先小范围做实验。你不能听顾客说,而要看顾客怎么做。

  这本书的翻译不算上乘,但能读得下去,愿意读原著的朋友,鼓励读原著。英文原著是《Mindware: Tools for Smart Thinking》。

  不管是原著还是中译本,我你从头到尾读完,最好还能有一些延伸阅读。这本书先介绍了我们经常会犯的思维错误,然后分别介绍了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统计学中的相关和关系、科学中的实验法,以及东逻辑推理和辩证推理之间的差异。尼斯贝特跨越了众多领域,把最重要、最基础的思维工具帮我们挑选出来。他思维开阔,而且毫不,极其通达。对理工科思维较为陌生的读者要重点读其第三、四部分,而理工科学生可以重点读其第五、六部分。

  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就能拥有一个满满的认知工具箱。这里面有多个学科的100多个概念、原则、推理,来自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哲学等各个领域。你将能有效地运用这些跨学科的思维工具,解决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本周的第一本选读书,曾经是我备课的时候想用的精读书,就是著名学者丹尼特的《直觉泵》(Intuition Pumps And Other Tools For Thinking)。跟尼斯贝特的书相比,《直觉泵》更散,但更机智、幽默。丹尼特跟其他的哲学家不一样,他也是一个跨度很大的学者,尤其对、心理学、科学哲学都有很深的造诣。这本书里介绍了70多种常见的思维工具,前面是介绍方,后面是适用于不同的领域的思维工具。此书的中译本很快就要问世了,非常期待。

  本周的第二本选读书是理查德·尼斯贝特的《思维版图》,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东思维方式的差异。插一句,提醒尼斯贝特注意这一问题的中国学生就是现在大学任教的彭凯平教授。《思维版图》篇幅不长,阅读难度不大。

  本周的第三本和第四本选读书是英国著名通俗哲学家朱利安·巴吉尼和彼得·福斯合写的《简单的哲学》和《有用的哲学》。巴吉尼的特点是能够把哲学知识讲得很浅显明白。他还有几本非常畅销的通俗哲学读物,你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逻辑需要补课,那我再推荐一本入门读物,即D.Q.麦克伦尼的《简单的逻辑学》。

  本周比较有难度的一本书是著名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我在做直播的时候讲到,科学分为“硬核”和“带”,这一思想就来自拉卡托斯。

  最后一本选读书是万维钢老师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顺便再推荐他新出版的《高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